第二百零六回萬太妃的后事
“萬太妃出事了……”小太監急急來報。朱見深卻頭都不抬:“能有什么事,不就是裝病要德王回京嗎?”
“娘娘死了……上吊自殺了……”
“不是真的吧……她怎么舍得死?”邊上磨墨的貞兒說道,這萬宸妃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自尋短見呢?何況她是王爺的母妃,再怎么也不該那么早尋短見。
“皇太妃自殺必定引起大亂,對外不準說皇太妃的死因,只說染病多日,藥石無效……德王回來奔喪就是了,三日料理完后事。”朱見深說道。
小太監奉命離去。貞兒卻盯著皇帝冷冷地說道:“沒想到皇帝真是趕盡殺絕……”
“貞兒,外人就是知道了,只道朕讓德王就藩,萬太妃自個受不了,這也是為了德王好,他母親那么喜歡多事,這紫禁城差點出大事,要真出大事,他一府難逃一劫……萬太妃自個走了,也算是德王之福。但是要是有人動了手腳……陷朕不義,那就糟了……”
什么叫福?貞兒覺得面前的年輕人很是陌生,雖然看上去有些悲傷,但是更覺得他鐵石心腸,萬太妃死了
“皇上可以叫人去查……查清楚為好,萬一有人動了手腳,德王回京,要是看到母妃這般起了疑,皇上更難交代。”
“不用查了……朕……朕母后說萬太妃病了多日,別弄太大的動靜,反而讓人懷疑……德王只是來奔喪……他未必發現什么……”朱見深說道,“如今大小事繁多,朕管不了那么多,德王手上沒人沒兵,能做什么?何況萬宸妃所做的事,是朕顧及她的臉面,她選擇這條路是咎由自取……德王那邊我自有證據證明太妃的死沒有逼……”
“難道是太后又去燒了一把火嗎?”貞兒說道,“她為什么不饒萬太妃一命呢?”
“母后也是為了我……”朱見深說道,“我知道對不起二弟……母后說當斷不斷自取其亂……貞兒……朕也不是很想這么做……”
“貞兒沒有資格質問母后……貞兒心里清楚……皇上當貞兒不知,只是原本貞兒就擔心冤冤相報何時了,皇上要不就緩緩再西行吧!”
“楊信在大同,那蒙古人……”
“大同守軍與蒙古人周旋不是一兩年了,皇上既不是將帥之才去了有何用,還不是讓楊信分心嗎?”
貞兒說的有道理,自己血氣方剛,這要是處理不好家事,只怕會后悔,這自亂陣腳之事不該做。朱見深點了點頭:“看來朕不能對德王太苛刻……以免天下人對朕不滿……那就任由德王留在京城辦理后事吧……實在不行,朕實話實說……有一干明事理的臣子在,量他也翻不上天……”
皇太妃的喪事算是風光辦了,邊關大同的楊信的捷報來了……危機似乎過去了。那蒙古的毛里孩似乎真是要與大明做生意,派人來朝貢談判了。
大藤峽瑤民這么快就死灰復燃了,錢的問題始終是解決不了。為了鹽稅之事,他們是反抗到底了……用兵,這成化年來每年都在用兵,北面的蒙古人,南方的苗人瑤人,哪個不需要銀子……
朱見深只覺得煩惱,卻聽太監進來稟報:“德王前來辭行。”這也算一件好事吧,自己的二弟遠離京城,對自己來說是件好事,這幾日一切都很平靜,他似乎沒發現什么,就算發現又如何呢。
“皇兄是否為銀兩之事煩惱,按理說藩王不得干政,但是臣弟要走了,有些話不得不說,不知皇兄是否愿意聽?”德王說道。
“你說吧……”
“皇兄……按理說兄弟如手足,可這皇家卻是血雨腥風,看皇兄總是郁郁寡歡,就知道政務繁瑣,臣弟只想平安一生,不管閑事,其實這未嘗不是美事,如今為我能脫身感到幸運,只是要是大明江山不穩,我那平安王爺也坐不穩,臣不得不獻計,這銀子不夠用,那是因為每年花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