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貴為玄武國的皇帝,但是沈靈汐身邊除了林峰叔可以用以外,現在還根本找不到可以完全信任放心大膽可以用的人才。
而這次得到鳳國暗衛張天德長老的認可幫助,很快就會有一些沈靈汐能夠相信的人手充實到朝堂中來,為沈靈汐接下來的一些行動給予有力的支持。
而為了給這些人一個出身,得到朝堂中其他臣子的認同,沈靈汐決定舉行科舉考試制度,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選那些鳳國暗衛來朝堂上為官。
在朝堂上將這個開科舉的事情一說,從丞相韓成非到低下的一般臣子都非常的贊同,覺得這個制度是一個優勝劣汰的制度,可以將一些有能力有才華的普通百姓挑選出來,給他們一官半職的,也可以給一些現在朝堂上的權貴一些壓力。
于是科舉的事情就這么決定了,吏部將科舉考試具體方案制定出來,然后就是向各個郡縣公布這個將科舉的政令。
沈靈汐非常著急,期望可以在較短的時間里,將科舉的事情盡快展開,于是吏部的各個官員就忙得不可開交起來。
而沈靈汐除了開科舉將信任的人手招來朝堂,還要盡快恢復玄武國因為這段時間平凡內戰,而引起的內耗太大的問題。
首先軍隊在這幾場平凡的更換皇帝的內戰中幾乎十多萬軍隊,就剩下了五六萬人。
當時沈靈汐為了讓玄武國兵力盡量消耗,所以當時是刻意讓戰爭持續得久一些更殘酷一些,是為了皇帝拓拔俊就算登基稱帝了,也沒有辦法向鳳國發動像樣的進攻。
這個目的沈靈汐可以說當時是已經完成了,以當時拓拔俊這個皇帝的能力,沈靈汐覺得至少要五年時間才能夠慢慢將損失的軍隊補充回來,還不考慮一些經濟方面的問題。
在當時來看這樣是非常有利的,對沈靈汐拖延玄武國國力是大有好處的,只是當時看起來好的情況,現在看起來卻有些像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意思。
沈靈汐也沒有想到她能夠如此順利的快速除掉皇帝拓拔俊,然后她自己坐上皇帝的位子,現在這一切自己弄出來的事情,還要沈靈汐自己去重新治理過來。
所以現在沈靈汐為了能夠盡快殺回鳳國去,將鳳國的皇位奪回來,在這個玄武國的皇位上,沈靈汐就不能只圖享樂安逸,不然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有奪回鳳國皇位的一天。
其實人就是這樣,當站的位置不同了,追求就會不同。
當沈靈汐還是一個到底逃亡,為了不被抓住還要隱姓埋名變換身份,連生命都得不到保證的時候,什么奪回皇位之類的想法就是那么的不切實際。
所以那個時候的沈靈汐根本就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有能力可以奪回鳳國的皇位。
而現在不同了,不知道是命運的安排,還是陰差陽錯,又或是實力?
反正現在沈靈汐是當上了玄武國的皇帝,也不是說玄武國的皇帝就不好,其實比起鳳國皇帝來講,玄武國的皇帝其實現在實力應該更強才對。
雖然這幾次換皇帝的內戰,讓玄武國大受打擊,國內的精銳軍隊也損失了不少,但是玄武國其實不管是軍事還是朝堂,都是明顯要強于如今的鳳國的。
如果說玄武國內亂持續了這么好幾個月,國內也確實動蕩了一陣,從百姓到士兵再到商人,或多或少的都有損失。
但是玄武這點損失,其實比起如今的鳳國,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鳳國至從現在的德莊太后,也就是迫害沈靈汐的當時那個皇后,至從她主政以來,鳳國就沒有安生過。
這個德莊太后心狠手辣,大權在握以后更是肆無忌憚的屠殺忠義之士,過后還窮奢極欲的大勢享樂。
什么新建行宮,什么巡游全國,甚至讓民間必須每年進貢多少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