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完玉米后才下午四點多一點,距離晚飯時間還早,李玉蘭就去殺雞燉肉了。
家里養著母雞的同時,還養了三個大紅公雞,每個都有十斤左右。
因為收玉米的收割機要到明天才能排上號,陳志遠和陳永福也沒老是閑著,而是在休息了半小時后就騎著電動三輪車去鄰居家借了給玉米脫殼的機器了。
說借也不對,因為這機器買的時候不是哪一家買的,而是幾家關系不錯的一起湊的份子錢買的。
小時候都是用手剝玉米皮,慢慢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才出了這種專門給玉米脫殼的機器。
機器并不大,長約一米五六,中間是用鐵皮包裹著的一個三四十公分大小的方向盒子,里面主要是用幾根小孩手臂粗細,帶著上面凹凸不平的東西來回的旋轉,讓附在玉米上面的皮子脫掉。
東西不復雜,兩個人就能操作,一個人從入口處往機器中丟玉米,一個人在出口處把出來的玉米移動到指定的位置,還有是把推下的玉米皮扔到對面的小溝里。
就是聲音太大,和拖拉機那種響聲有的一比。
接上電源后,陳志遠和陳永福兩人就開干起來。
陳志遠負責在脫殼機器出口的地方分玉米和扔玉米皮,一開始少還好,隨著繼續快速的繼續轉動,一個個黃橙橙的玉米被噴吐而出,讓他忙的不亦樂乎。
到后來他父親不得不停下來一起幫忙。
等太陽落山兩人才把下午門口掰回來的那一堆玉米脫完殼,此時的兩人頭發臉上都被抹上了一層黑色。
沒辦法,玉米上都有不少的灰塵,再被脫殼機器粗暴的脫殼過程中,難免會整得灰塵飛揚。
好早之后的玉米都會讓收機器直接脫殼,省去了他們再收二遍罪。
等吧脫殼的玉米堆好,用塑料布蓋好以防止晚上的露水,在把門前的玉米皮扔進溝里。
但機器下面還有著一小堆的玉米顆粒,這是機器脫殼當中不小心碰掉的,在所難免。
把玉米粒裝進化肥編織袋,又拿大掃把清掃了一下門前水泥地上的垃圾后,這給玉米脫殼的活才算徹底完事。
這是天已經變得漆黑,院子里和大門口也亮起了照明用的燈泡。
這時候母親李玉蘭也已經頓好了肌肉,做好了飯菜,看到兩人的樣子便開口說道
“飯菜已經好了,趕緊去沖個熱水澡吃飯。”
十幾分鐘后,簡單洗完澡,頭發還有些濕漉漉的陳志遠就和父母一起坐上了飯桌。
嘴里大口大口的吃著沒有用私聊喂養的肌肉,口感勁道,味道鮮美,根本就不是外面城市中吃的那些飼料喂養的肌肉所能比擬的。
再加上母親李玉蘭那股做出來飯菜的熟悉味道,讓陳志遠的胃口大開,直到把肚子吃撐才停下。
吃飽喝足后,就到了一家人閑聊的環節。
催著他找女朋友的環節必不可少,又聊了聊其他的一些話題。
姥姥現在身體怎么樣?他還把給姥姥買的一身衣服給拿了出來讓母親李玉蘭看。
雖然母親李玉蘭嘴上說著亂花錢之類的話,臉上卻是笑容不減。
有了姥姥的開頭,那么接下來舅舅家里發生的大事情就從母親李玉蘭的空中順帶著說出。
什么廣志,也就是比陳志遠小兩歲的表弟,已經結婚,并在今年春天生下了一個小男孩,作為和舅舅家親近的陳志遠家,隨禮必不可少。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婚喪嫁娶的隨禮必不可少,朋友倒是沒什么,關鍵是比較親近的親戚,幾乎每次都得掏錢送禮,什么送紅雞蛋,見面錢,滿月宴等等。
陳志遠老家有的講究,有的不怎么講究。
這所謂的講究并不一定是好話,你講究多了,這親戚朋友的隨禮自然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