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的七個小時后,在臨時軍事基地內,趙宣檄打開了投影器,投影幕布上是整個千鰲島的沙盤地圖。
而趙宣檄則是將手指點在地圖的東海岸上,對一個海灘地帶進行了放大特寫,地圖上一個方塊放大后,出現在投影器上。
這是一塊平臺,長數百米,突兀地出現在了海灘上。然后向大海延伸到水深的地方,這顯然就是一個碼頭。
平臺上長滿了各種貝殼。偵察者一鐵鍬鏟下去,可以發現這個平臺是水泥質地。這是一個人類建筑,而準確來說是海人類殘留的建筑。
神隕時代后,陸地人類和居住在海洋的人類分家。當兩個族群失去了交流(輪船飛機交通設施中斷),兩個人類族群就分開了。
從當今角度來看,神隕時代海洋的人類科技社會隕落得更徹底,因為海洋失去了便利的交通,文明重建遠比陸地要艱難。一千六百年前,奧卡人的蒸汽船剛剛擴張到南大洋的時候,看到海人類還在使用的是陶瓷(搪瓷)刀劍和燃油的投矛。
但是海人類在神隕初期,還是完成了和陸地人類一樣的戰績——那就是將海洋上其他海生智慧物種滅得干干凈凈。
核心原因,農耕經濟打游牧經濟,那就是先進打落后。
因為農耕能夠圍繞穩定的生產區,形成人口聚集地。而人口聚集地中夠形成豐富的手工業者。在神隕時代后,海人類能夠大量制造木質帆船,能夠大量燒制高溫陶瓷箭頭。能夠冶煉搪瓷防銹的金屬武器。能夠燒制一船一船生石灰,丟到海水中形成死區。
而游牧卻不能穩定地聚集在一起,既然人際社會無法一個穩定的居住地,那么也無法誕生徹底從事手工業的匠人。
那些上古的海族們,魔法天賦當時要比海人類強的多,但是文化屬于游牧,逐魚群而居。文明隕落后,他們遵循自己的文化來生活。
而海人類在當時是在大陸架淺海上穩定居住,種植海藻的農耕經濟。
文化習慣決定社會經濟,社會經濟決定種族命運。
在兩萬多年前,海人類先祖動輒能拉出來幾百倍帆船,動輒能夠運過來上百噸石灰。在物資上完完就是碾壓。
結果呢,在那些原生種族無盡的痛恨中,‘人類余孽們’將原本多樣性的海洋智慧生命們拖走漚肥。
話題回來,海人類是農耕民族,他們農耕的作物就是海藻。
而這些海藻自然是要處理的。利用陽光曬干,就是海人類的長期儲存糧草的方法。而在千鰲島嶼的東方,恰恰就是一片優良的淺海種植區。
眼下趙宣檄投影布上的平臺,正東方位正是一大片天然淺海區,這是海人類天然的農墾區域。
在一千五百年前,整個千鰲島嶼是海人類瀚海一族的領地,海人類當時收割海帶后會在岸邊尋找石頭曬干,然后運送到南邊腹地島嶼的淡水池,進行微生物水解生成淀粉。
在進入工業時代后,海人類曬海帶的巨石頭就變成了水泥平臺。目前趙宣檄看的水泥平臺是兩百年前的遺跡,在最近十年海人類登陸兩次做了清理。
而兩百年前海人類徹底遺棄這里的原因,是因為該地區,海溫變得不穩定,加上東大陸整個淺海大面積出現赤潮。
強大的海人類勢力暫時向南后撤,而東大陸的陸地人類就順勢搶奪了千鰲島。但是近二十年,貌似海人類在北方海域的一系列設施建造完畢。讓這里的水文變得可控。就開始出動力量重新搶奪千鰲島了。
天色入夜。
蘇鴷返回了駐地。駐地內的防御設施建設完畢,幾個路口拉上了鐵絲網。周圍的叢林布置了點遙控地雷。一條條軍犬更是從籠子中牽出來,被喂了興奮劑,拖出來守夜。
趙宣檄在看到蘇鴷平安后,則是把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