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摘星向磁云星方面發(fā)送了出行申請,自然是免不了被挽留,出乎均摘星意料的是,整個星球上權限最高的負責人葉秋盛竟然直接發(fā)來通訊,詢問“是否真的要離開?!”
其實葉秋盛看到均摘星的申請報告后,先是一個通訊鏈接發(fā)到軌道上白覓云那里,預備強行命令白覓云直接離開。
只是在碰到白覓海這位上位指揮官后,不得不耐著性子討論一番。試圖勸誡白覓海遵守未成年人保護法,不要“威逼利誘”均摘星。
很顯然,白覓海非常有理有據(jù)地拿出了一些法律和人情道理進行反駁,讓葉秋盛在談話中落敗了。他在白覓海這兒討不到好后,再鏈接了均摘星的通訊。
均摘星在近乎面對面的投影通訊中,感覺到了大制造師的苦口婆心,是非常不好意思的。但是最終以“白師父要考察我”為由,確定了自己暫時要離開磁云星。
葉秋盛勸說無果后,最終放行。
……
白覓海和均摘星通話四個小時后,一架航天飛機抵達科學球,將均摘星接走。
航天飛機在電推藍光的加速下,環(huán)繞磁云星第六圈的時候,達到了十八公里每秒,開始和太空上等待的巡洋艦對接。
巡洋艦腹部的多層技術板塊直接打開,露出標準化的洞口,洞口伸出了機械臂。
航天飛機腹部彈出生活艙,這個生活艙的大小和油罐車的罐頭一樣。剛好和巡洋艦的腹部對接。
生活艙的被被機械臂抓住,然后生活艙在機械臂的拖曳下,就如同標準插頭一樣準確嵌入了圓形洞口。生活艙的直徑略小于洞口的直徑零點三毫米。就如同炮彈和炮管內(nèi)徑一樣吻合。而生活艙在對接到戰(zhàn)艦內(nèi)部后,外殼會被加熱到恒溫二十八度,這個溫度下嵌入的艙室微微膨脹,與戰(zhàn)艦的凹陷嚴絲合縫,將氣體散逸的可能降低到最小。
八百多年行星間星際技術的發(fā)展,讓各種細節(jié)都已經(jīng)到達了無比精致的地步。
在登上巡洋艦后,均摘星的艙室對接了戰(zhàn)艦信息系統(tǒng),人工智能用溫軟的聲音對上艦的均摘星表示歡迎。并且將戰(zhàn)艦的立體投影模型,呈現(xiàn)在均摘星面前。
這艘巡洋艦真的是分毫的空間都沒有浪費,沒有走道,只有艙室、物資管道,以及信息網(wǎng)絡。
這讓均摘星大開眼界——同時也洗刷了八百年前殘留的一些想當然的思維理念。
均摘星“也許原始人用獨木舟渡河的時候,對比想象未來大型的渡海工具時,就是幾百萬根木頭簡單包扎的大木筏。然而以工業(yè)革命后人類的視角來看,幾百萬根木頭扎在一起?這是何等簡陋的東西哦,木頭長期浸水會朽壞,繩索會被海洋動物破壞,劃槳在海浪中行進根本是不可能的。
工業(yè)時代初期的人看古人的想法是會心一笑。而太空時代的人類看著工業(yè)時代初期的太空歌劇想象,又何嘗不是會心一笑呢。人類以海洋艦船為模型所想象的太空戰(zhàn)艦概念在太空中的自持力,就堪比大海中的竹筏。”
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在太空中飄一個月沒事,但是飄三四個月沒有補給,那就會出大問題。而這種巡洋艦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極限自給能飄五年!
管道直接對各個艙室供應氧氣和物資,而不是維持一個龐大的公共區(qū)域,所以碩大的艦隊對六十多個艙室進行三年的供應綽綽有余。
若是遭到戰(zhàn)損,直接封閉艦隊受損區(qū)域同時封閉該區(qū)域管道,減少泄露,必要的時候,減少艦隊成員,讓部分戰(zhàn)造者放棄半機械的身軀,拆卸頭顱傳送到戰(zhàn)艦控制者的核心艙中進行冬眠。
戰(zhàn)造者對控制者造反?那是不存在的,雙方艦艙根本不連通。
控制者掌握供應氧氣,水,食物的管道體系,掌握人工智能的最高權限,她們在這個戰(zhàn)艦上就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