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歷862年,金之星表面已經“液態化”,無線傳輸的方塊形電磁機器人,如同流水一樣在金之星表面分布。
金之星表面換上了一款全新的‘科幻’皮膚,而在“皮膚”的下層,是密集的有線電纜網絡。
電能的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并非替代關系,而是技術相互輔助的關系。
這就如同,雖然細胞滲透壓能傳遞水分,但是人體依舊要用脈管來調節全身水分、營養、含氧蛋白的分布。
金之星表面機械化其實是非常簡單的,無外乎就是機器人無限增生,掌握生產流程和能源采集后,就如同培養皿中細菌增生一樣。
其實還可以更快,但是這場星球改造是人類共同參與的壯舉,故全太陽系有四百萬人參與了建造,在學習、思考、嘗試的過程中,人工智能的建設并沒有以最快的速度進行。
文明除了工業物質的積累,更重要的是人才積累,以及人才中合作精神、合作模式積累。
這就如同地球那邊東方大一統后,基本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西方那邊二十一世紀,歐盟想要一體化,還是各地鬧別扭。因為人心中有一個相互合作的先例,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先例模式,所有人在小心翼翼捏合中,總懷著對風險擔憂,故非常地域保守化,一直存在著離心力。
均摘星“上一代文明發展速度太快,所以在結構上,為蒸汽模式;而當代文明在戰前也是蒸汽模式,但是現在通過這場共同合作、相互競爭,文明形式轉為電力模式。”
蒸汽機工廠最明顯的特征是中央鍋爐,以其為中心,高壓管道朝著周邊輻射,帶動周邊機器發展。中央的壓力最高,而邊緣雖然也有轉動,但是蒸汽壓力就低于內區。電力工廠則截然不同,其代表是流水線,各個結構上的電壓是均等的。
蒸汽結構的文明集群
中心區的統治靠著法統、契約精神治理。在其邊緣地區,則靠著一個強力的軍政府。
軍政府的強權,維持社會秩序穩定,再加上足夠的投資,就能二十年內完成工業初步移植。但是這個看似現代文明的基點,是來自于強權秩序。而軍政府的秩序,則是來自核心領導人遵守上位的格調。
可是,這核心領導人用一生來維系威權,最終還是無法轉化為上層集團默認的使命。
一旦原核心病逝或下臺,沒有受過先進文明區教育的本土派精英接過權力指揮棒,下面立刻開始權謀勾心斗角,毫無任何規矩可言。頂層統治結構自身混亂,進而會導致原本附著其的經濟結構也會開始腐敗,謀求金權結合。進一步會斗爭,無法對教育,基礎建設進行穩定投資,最后誘發戰爭,社會崩塌。
這就是邊緣文明的命運。宛如蒸汽機工廠一樣,來自核心的支持一旦撤去,立刻陷入混亂、停滯。
而電力結構的文明簇
法統,道義,不在于強權核心是否愿意遵守,而在于匹夫之輩都明白的對錯。
當這樣的文明面臨分裂,或許有一些集團從私利的角度開始經營,但是只要一個文明的分叉組織決定通過一個大型事業,重新踐行法統方向時,整個文明在戰爭中就宛如通電一樣地,集體被‘電’活。
蒸汽、等電壓電路兩類文明,在更遠古脈絡上,是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之分海洋文明永遠要匯聚一個繁榮中心,而大河任何一個部落文明要問鼎,都要盤活整條河道上一切。
過去,太陽系中,聯邦一家獨大時。很多工程可以暫緩,大量的計劃可以推遲到下個百年。因為他們是中央蒸汽塔。他們不做,太陽系內沒有其他勢力會跟著做。
但是現在是多頭并進的時代,“電壓”均等,“電流”會從“電阻”少的地方通過。誰能踐行道義,人民的人思就會選擇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