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廣場上,使役們早已用木架搭好了擂臺,十口陶制的圓形器物也早早被搬到了廣場之中。
百姓們起先不知道這種器物叫什么,只覺得它腹大如牛,像翁又像鼎,后來一個白胡子老頭從廣場走過,告訴看熱鬧的人們,這個器物叫缸,大家便開始口耳相傳了。
這個盛酒的器物是葛覃命人燒制的,他一直忙著釀酒和匡復夏朝的事,有庖正跑過來告訴他,人們管廣場中間的那十個器物叫缸時,葛覃就隨口說到,是的,那個器物就叫缸,缸就因此得名了。
葛覃和數十個諸侯國的庖正們,用了近一年的時間,釀造出了十種不同的酒,他覺得這十種酒包含了各諸侯國庖正們所有的努力和汗水,若要以酒的好壞來判定庖正們的辛勤付出,對每個人都不公平,所以他便與虞思商議,品酒大會那日,將十種酒裝在十口大缸里,供各國使節和有虞國的百姓們享用,就不進行評判賞賜了。
這次品酒大會是因為寒澆對作秫酒的賞識才得以舉辦的,他自是早早的就來到了有虞,和虞思商量大會的具體細節,葛覃的請求,虞思也轉達給了寒澆,寒澆就想出了一種叫行酒令的方法,來評判各諸侯國庖正們得到賞賜的數量。
葛覃和各諸侯國的庖正們,大多都是鄉野村夫,哪里會什么行酒令,這個消息傳了來,不僅要繼續釀酒,也都開始琢磨起這行酒令的規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