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在太原李府住了這些日子,很是不想走,一說要回洛陽城的事就淚眼婆娑的看著長孫桃夭,李世民看不得小姑娘這么難受,基本全天都躲在外面。
永豐公主要回洛陽城的事除了長孫桃夭、李世民和永豐自己以外,沒有人知道,府里的丫頭們看這兩日永豐不開心,便拉著她去太原城外的廟里玩。
這地方說是一座廟,其實里面連僧侶都沒有,起先就是幾個乞丐落腳的地方,后來有一個乞丐不知從哪弄來了幾身僧侶們穿的衣服,有過路的商旅便真的以外這里之前是寺廟,只是因為戰亂才變的如此破敗,便捐了一些錢讓乞丐們重修寺廟,乞丐們倒也真的把以前的破屋修成了寺廟的樣子,只是畢竟不是真的僧侶,所以里面連一尊菩薩都沒有,且商旅們給的錢也不多,寺廟修修停停的,總也不成樣子,但整個太原城的百姓都管這個一直沒修好的寺廟叫玄中寺,有很多太原的富戶也會偶爾給寺廟一些香火錢,因廟里沒有菩薩,所以也都用來修禪房屋了。
盡管這幾間屋子還不能完全稱之為寺廟,但是太原城里的少男少女們很喜歡來這兒逛一逛,就當是來逛寺廟了。
永豐只有三歲多,還是個不怎么懂事的女娃娃,長孫桃夭只跟她說送她回洛陽她母后那里,她就開始要掉眼淚了,倒是把長孫桃夭弄的很疑惑,一個三歲多一點兒的女娃娃怎么會這么不喜歡回到自己母親身邊呢?所以當府中的侍女們說想帶永豐去廟里散散心的時候,長孫桃夭便就答應了,只是到了廟門口,長孫桃夭被眼前的景象驚的寸步難行。
她一個在太廟里行過笄禮的大家閨秀,看著這幾間像寺廟又不像寺廟的屋子,哭笑不得。侍女們看到她驚訝的表情就知道她定是沒見過這樣的寺廟,一邊攙著她往廟里走,一邊跟她說這個叫玄中寺的地方的來歷。
“除了名字像個廟,其他的那里像座廟啊!”長孫桃夭聽完侍女的話后說。
“誰說不是呢。”眼前的侍女面色有些為難的回到。
這個侍女是李家到太原之后招進府里來的,之前行軍途中,長孫桃夭都是不帶侍女的,長孫桃夭說完話,馬上就注意到了侍女為難的表情,隱約覺得自己可能說錯話了,便又接著說到“太原城這幾年連年戰亂,一間寺廟能建成這個樣子已經很不錯了。”
“是啊,夫人,我們鄉里鄉親的都說,這廟雖建的慢,但建著、建著就能全建好了,到時請了菩薩來,我們太原城也有正兒八經的寺廟了呢,到時候,我們祈福、請個平安,都有地方了。”侍女說話事臉上洋溢著無比喜悅的笑容。
長孫桃夭看著這個燦爛的笑容,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們在這里出生、長大,關于自己的家鄉有很多期望,但卻無處寄放,就想一座祈福、請平安的寺廟都這樣艱難,她看著眼前有些破敗的屋舍,突然間覺得這就是一座寺廟了,雖然這里沒有佛殿、沒有僧侶,但是這里有整個太原百姓對生活的期許,這些足以讓這幾間屋子配得上寺廟的稱號了。
主屋的正殿里只有一個香爐和三個蒲團,有人跪在蒲團上真誠的上著香,虔誠的表情讓站在旁邊的長孫桃夭覺得這座空落落的大殿里有不知一尊菩薩。
如今這個亂世,很多人面對很多事都無能為力,只能把美好的期許放到菩薩身上,希望有朝一日菩薩顯靈,讓天下太平。
長孫桃夭帶著永豐磕完頭,穿過大殿到了中院,迎面就看到了一棵掛滿了紅絲帶的大榕樹,長孫桃夭走進一看紅綢子上的字,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十個紅綢子上有九個寫著“祈愿天下太平”,這么簡單的事,對于現在的百姓而言,卻如此難得。
“夫人,我們寫祝永豐小公主天天開心吧。”侍女拿著紅綢子笑著說。
“人家都寫天下太平,你怎么寫這個呢?”長孫桃夭好奇的問到。
“咱們家老爺來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