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站直身子。
轉過身,看向了這漫天風雪,終于不再被這眼神注視的劉自健心中忽然長出了一口氣。
等了半晌,梁天才慢慢地開口問道“劉夫子,不知道你對文強則亂法怎么理解?”
“我去,原來根源在這,早知道我剛才就不說出那些話了。”此時的劉自健心里暗自后悔。
原來這梁天是對我剛才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那幾句話產生了某種不滿。
腦中急轉,劉自健想到如果面前這人真的是大梁皇帝,那他對這句話不滿則是情有可原的。
畢竟在皇帝眼中,自己才是一切的主宰,其他的所有人都應該是為他和他的國家服務的,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利益團體去和他搞爭斗。
華夏五千年歷史都證實一件事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此時的劉自健哪還敢在故弄玄虛,仔細想了想,認真開口道“百無一用是書生。”
聽完劉自健沉思半晌說出的話,梁天道“百無一用是書生?如果真是這樣,那自高宗年間開始一直延續至今的黨爭又該如何解釋?還百無一用,我看是有用,而且是大用,是禍害萬年。”
“刀傷人還是傷己?要看抓刀柄的手。”劉自健沒有猶豫就說出了這句話。
對歷史上的文官亂政,劉自健可以說是深惡痛絕,自東漢以來,每一個中年王朝的末期差不多都會有黨爭這一歷史上的典型事件誕生,避無可避。
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禍,唐朝末年的牛李黨爭,北宋末年的王安石變法,明朝末年的東林黨……
這些黨爭雖不能說是導致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但或多或少的都影響王朝團結,對加速王朝的衰落和滅亡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宋人議論未定,而金人早已渡河”就是黨爭最壞的一個結果和說明。
所以劉自健對黨爭之禍可以說是深惡痛絕。為此他還進行過專門研究,發現一個特點
就是華夏歷史上唯獨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沒有發生過黨爭,像元朝和清朝。
究其原因就是八個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那依劉夫子之見該如何?”梁天的眼神再次放在了劉自健臉上,這一次卻沒有了那種深不可測的感覺,反而帶了一種考量之意。
我去,又玩我!這種事我可不再亂說了,否則還不知道后果是啥呢?萬一真把我剁碎了扔進井里我哭都沒有地方。
所以,劉自健臉上又重新掛上真誠的笑容,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