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老先生是東主的恩師。
此時正在東主府上呢。”
馮慶林既然打算誠心結交,自是不會在這種事上隱瞞。
“令狐老先生學富五車,知識淵博,當年是探花出身,后入值翰林院,可謂前程似錦。
可不知為何,老先生忽然去了益州擔任了一地父母官,做了沒幾年又掛印而去。
至于其中原因,想來只有老先生自己知道。
唐大人是益州人氏,與老先生在益州時結下的師徒情誼。
唐大人步入仕途后,沒少得到老先生的幫扶。
在后來的事情我知道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只知道老先生交友廣泛,現在當朝很多大員都與老先生關系莫逆。能量很大。
但性喜游山玩水,從不參與政事。可謂一隱士,自打唐大人擔任吏部尚書后,唐大人一次也沒有見過老先生。”
馮慶林將自己知道的事情托盤告之,劉自健細細地聽著。
最后一句話信息量很大。
這令狐彰能量如此之大,而洛府與他的關系也是不一般,看洛云的表現,應該是極為熟識。
唉,這一直種地的叫農民,當了一任父母官才去種地的叫“陶淵明”。
想到前世這句話,劉自健便笑了起來。
“劉夫子為何發笑?”
“哦,老哥莫怪,是小弟想起了曾經的一件事。對了,老哥,那楊益又如何?”劉自健趕忙岔開了話題,免得自己越解釋越混亂。
“楊益,此人不簡單啊!”
馮慶林端起手邊茶杯,腦中想的是該如何說。
說的深了,怕劉自健感覺自己毫無城府;說的淺了,又怕劉自健覺得自己非可交之人。
一口茶進肚,馮慶林頓時感覺一股鮮醇甘爽的滋味涌上舌尖,低頭細看,一愣
這茶和唐大人曾經一起喝過,記得當時唐大人還不是吏部天官,還是刑部侍郎之時,
有一次唐大人興沖沖地回到府上,尋到自己,說當今圣上賞了些好茶,要自己也來品一品。
那茶和這茶是一般感受,甚至今兒這茶比那日的還要好上很多。
這劉夫子也不是一般人啊!
“夫子這茶好,醇厚芬芳,濃釅怡人,飲之齒頰留香!”馮慶林笑著說道。
“是嗎?馮老哥喜歡的話,走的時候帶些回去,我也不懂茶,這是一位朋友送來的,拿來不少。”
劉自健說完,便朝著門口喊道“三九,去裝些這個茶葉,馮老哥喜歡喝,多裝點,對了,把每樣茶都裝一些,讓老哥都嘗嘗。”
儼然一副財大氣粗的模樣。
這主要是李月嬋給他帶來的茶葉確實很多,而他喝茶都是一個味道,所以在他眼里還不如送人,結個善緣來的實在。
這正是無知者無畏,如果劉自健此時知道這些茶的價格,恐怕一點茶葉沫都不會讓馮慶林帶走。
“既然如此,那老哥先行謝過了。”馮慶林笑著客氣道。
“謝啥謝,喜歡喝的話,這些喝沒了,我在給你送去。”劉自健道。
馮慶林笑了笑沒有說話,繼續品嘗了一口茶。
看到他這幅樣子,劉自健多少有些汗顏這茶真的那么好?還得細品?
劉自健愣神的時候,馮慶林開了口
“劉夫子那位朋友想必來歷不凡吧。”
馮慶林最終還是開口問了出來。
知道劉自健這朋友的身份,也好決定他怎么回答劉自健的問題。
嗯?什么意思?他怎么知道月嬋來歷不凡?莫非這茶還有古怪?
“也沒啥來歷,說來老哥也別笑,到如今我還不知道她的具體身份。不過人挺好的,我們也挺聊得來。”劉自健笑著回道。
“嗯,朋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