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班的分組情況恰恰是許暉的思路,他們兩個組的組員實力相對均衡,應該事先對二班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清楚的知道對手中,身體素質出色的同學在數量上要比他們稍稍占優,所以采取了相對保守的策略,不是不想爭第一,而是先力保第二和第三名。
這樣一來許暉這組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第一第二就不要想了,第三名恐怕都是奢望,如此形勢,這一項目豈不是把寶都壓在了羅小剛身上?
許暉可不愿意束手待斃,即便是別人眼里的死蝦子,也總要做點什么才好,沈大平讓他帶這一組也是對他報以特別的期望。
只能充分利用規則,利用賽程,關鍵點在于全部組員登頂,而且賽程較長,于是許暉打出了這樣的口號,并親口告訴每一個組員,“只要過一班落在最后的那個人,咱們就算勝利!”
許暉這樣吆喝,實際上是在偷換概念,把極為困難的狀況,描述為貌似很容易克服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大伙畏難的心里。
“只要過一班落在最后的那個人”這句話就像擺在鼻尖前的糖果,近在咫尺,聽香聞味兒,讓每個人都有博上一把的斗志。而且還有很強烈的戰術指導意義,不需要跑太快,就瞄準對方最后那個人。
因為規則規定,比賽一旦開始,只要有一個人放棄比賽或者因傷退出,則整個小組都沒有成績,這一招太狠了,強調的就是集體精神和團隊精神,沒有哪個組敢放棄任何一個組員。
于是許暉決定,阿q精神也要用上,哪怕是走、是爬,也要把全部組員帶到山頂,尼瑪的,只要堅持下來,至少是個第四名不是?
許暉把自己注意到的問題換了一種方式告訴了羅小剛,“一開始別沖太快,多保留體力,最好是勻,帶著整個組一塊往前動。”
羅小剛如預料中的一樣,對許暉的話嗤之以鼻,而且態度上是相當的不耐煩,原本都不想搭理許暉,但礙于沈大平就在一旁,于是很輕蔑的擺擺手,“把你自己的組管好吧,別搞了半天沒成績,拖咱們班的后腿。”
對方的話很難聽,完全是好心當做驢肝肺,但許暉并不生氣,笑笑離開,作為班長的義務他盡到了,聽不聽隨便,你最好別聽,到時候死相難看,也怨不得誰。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大,羅小剛這組實力還是很強的,許暉只是臨時心里陰暗了一把。
剛一扭頭時,許暉覺沈大平正似笑非笑的看著他,立刻心里一驚,我靠,這點小心思也能被大美女現?怎的笑的如此怪異?許暉立刻收起了亂七八糟的想法,屁顛屁顛的回到隊伍中間帶著大家活動腳腕和大腿。
當沈大平領著一半的后勤和監督隊伍離開十分鐘后,李老太掐著表,吹響了登山比賽開始的哨音。
羅小剛帶著五六個人嗖的一下就躥了出去,度非常之快,他的想法是把強手分成兩撥人,一撥在前面猛沖,打心理戰,迫使對手緊追,從而起到消耗作用,另一撥帶動整個組員,緊貼著被消耗的一方,前后夾擊,玩兒死對方。
應該說這個辦法很有水平,羅小剛本來就練過幾天田徑,耳濡目染之下,所謂的戰術戰法還是知道點皮毛,所以對許暉提出來的建議根本瞧不上眼。
緊接著一班一幫實力不俗的大個男生也沖了上去,兩幫人擠在一起,狹窄的山道瞬間就填滿了。
大隊人馬在后面紛紛跟上,混亂之中,許暉這組啟動的最慢,他倒是一點也不急,山路太窄,還都是石頭臺階,高低寬窄都不一樣,個別的急轉彎,臺階往往有四五十公分高,跑急了容易摔跤受傷,得不償失。
這還只是山腳,山腰的地勢更為復雜,登山的臺階七繞八繞的,是真正考驗體能的時候,所以合力分配體力非常關鍵。
許暉的想法是放低姿態,控制節奏,山腳時盡量保存體力,山腰時能咬住第三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