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從此開始了痛苦的門口站崗生活,足足站了三天,站的死去活來。沈大平很少發(fā)這么大的火,也從來不會這樣體罰學(xué)生,但這次真被氣到了。
她最反感的是班級不團結(jié),同學(xué)之間窩里斗,許暉讓她失望,也讓她傷神,才闖禍沒多久,又差點打架,難道真的不想好了么?她簡直難以置信那些臟話是從許暉嘴里說出來的,盡管當時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她真的不太能接受。
其次就是羅小剛,簡直沒腦子,雖然在這次事件中,他從頭到尾都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的出格言行,但身為班干部,表現(xiàn)的太差強人意,剛開始不果斷,之后滿腦子又想著用拳頭解決問題,真是爛泥巴糊不上墻。
至于高小毛,沈大平反而沒有在細節(jié)上想太多,畢竟這個學(xué)生低,側(cè)重程度自然會不一樣。
仨人就這樣硬站了三天,事件才算過去,之后,沈大平很意外的沒批評誰,也沒找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談話,完全是晾在了一旁,冷處理。
但高二(2)的氛圍又有了大的變化,這件事情對整個班級其實影響挺深遠,當時感覺不出來,但以后都會慢慢顯現(xiàn)。
而且老師有老師看問題的角度,學(xué)生也有學(xué)生自己的理解,他們不明白沈大平為什么不問青紅皂白就一竿子摟倒一片,至少表面看上去不公平,也無法服眾。同學(xué)們愛憎分明,支持許暉,唾棄高小毛,真實情緒的表達就這么簡單。
除了許暉,沒有人理解沈大平的良苦用心。
高小毛被空前孤立,一點也不夸張,班級內(nèi)幾乎沒人跟他說話,即使在校園內(nèi)外無意中碰見,也沒人愿意跟他打招呼,就連課代表們也學(xué)聰明了,收不上高小毛的作業(yè),絕不會像以前那樣費神去催要,直接捅到老師那兒,省心省事兒。
還有高小毛唯一的那個跟班,也與他即若即離,甚至放學(xué)都不一塊兒走了。而高小毛自己成天陰著個臉,上課不是睡覺就是看小說,情緒來了就曠課,甚至半天都不會出現(xiàn)在班級里。
這樣的結(jié)果顯然與沈大平的用意完全相悖,她之所以蠻橫的一竿子處理事情,就是為了給高小毛留有余地,讓許暉反省,讓羅小剛學(xué)會聰明的處理問題,但顯然除了許暉以外,另外倆人都沒有認真的去體會。
所以高小毛反而自暴自棄,羅小剛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憤憤不平,私底下沒少抱怨沈大平的武斷和不公,只有許暉又恢復(fù)了常態(tài),無論上學(xué)放學(xué),都是安安靜靜。
還有一個令沈大平始料未及的結(jié)果,就是班級在孤立高小毛的同時,變得愈發(fā)團結(jié),這似乎可以看做是運動會之后一個必然的軌跡,即便出了高小毛事件,也沒有被中途打斷,只是自動隔離掉了原本屬于這個班級的一份子,而且課堂紀律也是前所未有的好,這就意外了,原本沈大平以為是三人鬧矛盾以后造成的整體氣氛壓抑,但她想錯了。
沈大平有一段時間非常留意學(xué)生們的狀態(tài),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好,課堂上活躍,自習課勤奮安靜,課外的各項活動也都十分踴躍,這已經(jīng)很接近她理想中的班風,但沈大平卻開心不起來。
這種變化似乎是以犧牲高小毛為代價的,這就是所謂的排斥與轉(zhuǎn)換么?難道整個班級都容不下高小毛?許暉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真能站得住腳?雖然整件事沒人動手,但語言暴力也是暴力,沈大平是很不愿意接受的。
絕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學(xué)生,這是沈大平當班主任堅持的一個原則,為此她一直在努力營造一個寬松、團結(jié),富有競爭活力的班集體,但事情的發(fā)展卻偏離了她預(yù)期的軌道,高小毛自暴自棄是主要原因,但氛圍絕不對頭,整個班級實際上不團結(jié),哪怕就是缺少了一個人也不是真正的團結(jié)。
沈大平疲憊的合上教案,望向窗外寧靜的校園,此時的植被都已經(jīng)光禿禿的難覓綠色,西平的冬天來得早,往往幾場強降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