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中午,新兵營來了通知明天上午八點,新兵一連進行實彈射擊。
接到通知后,連隊要求各班長在下午訓練時,把向彈匣內壓子彈、驗槍和臥姿裝子彈等動作,按實際的射擊流程操作幾遍。
排長鈄星宇對四個班逐個進行驗收,直到新兵們全部過關。
晚上八點半點名,由于連長沈響去團里開會未歸,指導員張加盛代表連隊領導作了慷慨激昂地動員。
可能是為了讓新兵們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解散之前,他舉起緊握的拳頭“同志們,甭說明天下雨,就是天上掉石頭、下刀子,我們新兵一連也雷打不動地參加打靶,并且還要打出好成績!”
張加盛話音一落,遠方就隱隱約約傳來了轟隆隆的雷聲。
解散跑回101宿舍,梁荊宜在進門前,特意回頭看了看漆黑的天空,只見星星很稀疏,月亮也不見了
我去,服了指導員這張烏鴉嘴,明天該不會真的下雨吧?梁荊宜在心里嘀咕。
既然明天要實彈射擊,晚上的四個五百,班長宗儒麟大發善心給全部免了,說是為了讓大家好好休息,積蓄力量打好第一槍。
因為八點要趕到靶場的緣故,加上新兵們又是第一次參加實彈射擊,所以早上連值班員的起床哨,五點半就吹響了。
起床后,新兵連沒有進行早操,各班直接整理內務和打掃衛生區,接著便是吃飯、領槍支和子彈袋。
六點四十五分,連值班員吹哨全連集合。
新兵們身著迷彩服,腳蹬解放鞋,胸前綁著子彈袋,左邊水壺灌滿水,右邊挎包裝雨衣,個個精神飽滿右肘立起,呈威武霸氣的肩槍姿勢。
此時,本就灰蒙蒙的天,偏偏又不合時宜地飄起了小雨。
怎么辦?
連值班員當即請示沈響。
沈響和張加盛經過短暫溝通后,決定還是按原計劃進行。
連值班員下達“穿雨衣”的口令。
全連人員由肩槍變背槍,并迅速穿好雨衣,然后,以排為單位,齊步出了營區大門,徑直朝靶場方向走去。
團里的靶場設置在榴炮二營后面的一處山凹處,榴炮一營距離靶場大概有四公里的路程。
考慮到走環團公路太遠,浪費時間。
沈響讓“打頭陣”的一排先停一下,他叫來鈄星宇耳語了幾句。
“一排注意,走小路去打靶場?!扁^星宇大手一揮,走在了最前面。
榴炮一營的老兵們都熟悉這條小路,只要你翻過幾座橫亙在眼前的荔枝山,就能直達靶場。
從時間上來講,走小路肯定是節省不少,但是體力上的付出,可一點也不輕。
尤其是今天下雨,本來路面就濕滑,人又穿著笨拙的雨衣,一不留神就特別容易摔跤。
雨越下越大,可前面帶隊的班排長卻越走越快。
他們厲害!
愣是把普通的齊步,走出了急行軍的味道來。
小路很窄,路的兩邊都長著觸及腰間的毛草,所以勉強只能通過一個人,隊伍拉得長長的。
梁荊宜走在一排的中間位置,像這種小路他早就走習慣了。
他老家有十多畝水田,父母為了增加一點收入,每年水田都是種的兩季,也就是說,收了早稻后,立馬要插上晚稻。
由于老家地處丘林地帶,所以水田的面積都比較小,而且水田與水田之間,都是靠一條窄窄的田梗來隔開。
梁荊宜小時候經常會幫助父母插秧,所以他習慣了走這種窄窄的小路。
而二班有一個人則是不行,他就是來自城鎮的劉強富。
這小子兩條腿習慣了走大馬路,崎嶇的小路加上遇到這種惡劣的天氣,他不僅腳步邁不開,而且還時不時地摔上一跤,惹得行進的隊伍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