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出來海訓,四班留守的人是老兵王勇學。
本來余白水是最先跟班長宗儒麟打招呼說想留守的,可是他拗不過王勇學的死纏爛打。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部隊里也沒有免費的留守。
王勇學留守的代價,是請余白水到菜地外面的小吃店,整了一碗四塊的水餃。
不論哪個老兵留守,梁荊宜都不會有意見,他知道不管是誰留下來,四班糞坑的底肥,都不會往上漲。
七月五日中午,全團摩托化機動開到住于海邊的臨時駐訓點,這個縣也是隸屬于zz,只是離得距離有點遠而已。
團里將榴炮一營安排住在光宗小學。
在這里讀書的學生,已經放了暑假,整個校區里,除了一個看門的本地老大爺之外,就再也看不到第二個人了。
也有可能是部隊和地方上早就溝通好了,讓所有在校的無關人員選擇規避。
如果沒猜錯的話,榴炮一營應該是經常來這里借宿的。
要不然的話,那個看門的老大爺見了營長謝華宜,怎么可能就像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開心。
事實證明,梁荊宜的判斷是對。
光宗小學成為榴炮一營海訓的臨時駐地,已經持續好多年了。
學校的整體環境不錯,一連住在二樓的兩間教室里,營直和二連住在一樓,三連則是住在三樓。
炊事班做飯用的是炊事車,洗澡的地方,營里劃出了四塊區域,供營直和三個連隊自行安排。
連隊領導、文書、衛生員、指揮排、駕駛班、炊事班住在第一間教室,兩個炮排住在第二間教室,采取的是集體打地鋪。
白天統一的內務標準是草席墊在下面,放在草席上面的是疊成豆腐塊的被套。
晚點名的時候,連長李強通知明天吃過早飯,各排帶上工具,準備到海邊整理場地。
想到再過十多個小時,就可以看到大海了,梁荊宜興奮地幾乎一夜沒怎么睡著。
第二天,紅日初升。
在“一二三四”的口號聲中,全連邁著整齊的步伐,扛著工具浩浩蕩蕩地向一片松樹林走去。
班長和老兵們都說了,走過了這片松樹林,不遠處就是海了。
終于看到大海了。
真的像在電視和圖片中所看到的那樣。
大海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是橢圓形的,海水是藍色的
梁荊宜還品嘗到了海水的味道。
海水入喉,咸中帶著苦,那陣陣海風吹來,撲鼻的魚腥味,惹得人不禁皺眉。
以前在hb老家,他以為食鹽是直接從海里撈出來的。
等問了當地的漁民才知道,海鹽要經過涼曬、提純、加工等多道工序。
呵呵,我就是一只徹頭徹尾的“井底之蛙”。梁荊宜自嘲。
連隊要求帶工具出來,那可不是供大家扛在肩膀上游山玩水用的。
像平整場地、搭建廁所、構筑更衣室和觀察哨位,這些都是要求上午全部完成的任務。
中午吃過飯,午休兩小時。
在外就是這點好,沒了菜地和糞坑的羈絆,說午體就是午休,而且老兵新兵一視同仁,全部齊刷刷地躺在草席上,比賽看誰先睡著。
下午,連值班員通知所有人員帶救生圈、粗背包帶和大馬褲集合。
帶粗的背包帶是為了把救生圈系在自己的腰上,而帶上大馬褲,則是為了從海里游泳上來后,及時地用干的大馬褲,換下那條濕的。
海訓的著裝,營里也作了統一上身是一件部隊配發的迷彩背心,下身是出了名的宇宙無敵大馬褲,腳下是同一款式同一顏色的拖鞋。
集合后,每個班又被臨時通知要帶上兩把鐵鍬。
隊列中一陣小騷動,有個老兵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