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四日是除夕。
這天晴空萬里,天空一碧如洗,遠眺老虎山,那是一片蔥綠,這是典型的n好天氣。
今年一營沒有擔任師里的戰備值班任務,因此往年那種大型的拉動沒有搞。
上午八點整,全營在營直門口的大操場上集合,進行例行的節日戰備教育。
教育課是由教導員盧新嘉親自上的,課目是“居安思危,常備不懈,努力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課目的前半部分,是老兵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三篇,而“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卻是一個全新的話題。
按照梁荊宜的理解,這應該是跟二十世紀最后十年內,所發生的一系列“非對稱”的戰爭有關。
盧新嘉在授課的時候,也是脫稿侃侃而談,這一點讓梁荊宜覺得他與去年在反坦克營授課的團副政委有幾分相似,最起碼脫離了肉眼可見的“照本宣科”。
作為在部隊服役了十幾年的政工干部,那么多年的政治理論研讀學習,讓盧新嘉講這種課,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他自個一問一答,提出多少問題,就解答多少問題,就像一個高超的拳師一樣,出拳和收拳,完全隨心所欲地由自己掌控。
“當兵是為了什么?”
“軍人節假日不放假,又意味著什么?”
“放假能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針對自個提出的“我們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的作戰任務、作戰方向以及作戰要求是什么”?
他給出這樣的回答應急作戰部隊就是上級一聲令下,隨時隨地拉出來,都可以以一擋十,戰無不勝的“拳頭部隊”。
至于“打贏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他果然列舉了二十世紀最后十年的那幾場非對稱的局部戰爭。
他闡述了幾場戰爭,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和當時所處的國際環境。
他說,看似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兩大主流,但是風平浪靜的背后,卻是到處暗流涌動,陷井重重。我們人民軍隊是捍衛祖國領土完整,保障經濟繁榮昌盛,保衛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中流砥柱,所以,我們要立足本職崗位,練好軍事技能,刻苦鉆研如何利用手中現有的武器裝備,打贏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這番話里面有雞血,更多的則是激勵,逢年過節上戰備教育課,各級領導總會不厭其煩地將一些硬性的條條框框,往戰士們的腦子里面塞。
道理大家都懂,當兵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不管在哪一個時代,哪一個國家,這一點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上完課,新兵連帶回后,連隊安排對教導員授課的內容,以班排為單位進行吸收和討論。
十點,副指汪月敲開二班的宿舍門,他通知后面的時間,由各班組織在宿舍內練習打背包。
打背包的訓練內容,之前各班也有零星的組織過,但是像今天這樣利用一個半小時專門來搞訓練,還是頭一遭。
難道?
等汪月走后,二班的新兵齊刷刷地望向梁荊宜,他們普遍覺得可能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發生,可是當試探著問班長和班副時,得到的答案卻是不如不問的模棱兩可。
新兵問這種問題,無疑是幼稚的,即使是班長和班副知道,他們也不會明說的嘛!更何況今天副指安排打背包,肯定也并非是空穴來風,他一拍腦袋想出來的,應該是他提前得到了某種暗示,或者是接到了通知。
只不過這種暗示不明顯,通知也只是僅僅局限于某個小圈子。
自從部隊配發了軍用背囊之后,除開新兵連外,老兵連搞緊急集合和緊急出動已不流行打背包了,他們都是直接用被囊。
正是因為這樣,下了老連隊,大小背包帶就開始失去了它們參與軍事行動的作用,在更多的時候,它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