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的路費和餐費補貼,梁荊宜一共報銷了四百多塊。
領錢的時候,他是和賈劍一起去的司務長葉山水那里。
領了之后,他以為賈劍會在第一時間把借的三百五十塊給還了。
誰知道這人啥反應也沒有,好像借錢那事根本就沒有發生過一樣的,報銷的現金穩穩地落進了自己的口袋里。
或許是想暫時讓錢在口袋里暖上一晚吧!見賈劍還錢的意愿有些淡,梁荊宜也只能是這樣安慰自己了。
哪怕是倆人天天見面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微笑的,可這貨依然絕口不提“還錢”那個事。
軍事素質超強悍,那叫“無敵”;像這種行為的話,恐怕就只能說是“無臉”了。
人家不還錢可以,但是自己不能言而無信??!
畢竟,那三百五,除了五十塊是自己,剩下的三百塊是以自己的名義找老班長宗儒麟借的。
既然賈劍不還錢,那就只能自己還羅,不然還能怎么辦?
報銷了四百多,還個三百塊也無妨。
只是賈劍的行為讓梁荊且頗有些不爽,他覺得這個和自己坐同一輛火車來部隊的老鄉,信譽度實在不咋滴!
也許,再過個幾天他又會想起來呢?
到時候借出去的錢,不說全部還回來吧,量力而行至少你也要還那么一部分吧!有些人啊,腦子里還對某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抱有很大的期望。
要知道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事實證明,梁荊宜的期望,最后變成了絕望。
一直到他退伍,那個三百五都沒有回流到他的口袋里。
所以說,老鄉也好,戰友也罷,只要牽涉到錢的問題,自己一定要三思。
人品,不是用肉眼就可以分辨清楚的。
借錢不還,影響彼此的關系不說,還嚴重影響心情。
上午在團俱樂部上大課,課后對“s個代表教育”期間涌現出來的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
無線班長蘇輝建是唯一一個受到團嘉獎表彰的戰士黨員代表。
他之所以能得到表彰,團姚政委介紹說那是因為他寫的對照檢查真實深刻,且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讓人看過之后,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至于老班長蘇輝建到底寫得有多好,梁荊宜他們這些人也無從知曉。
現在是專業集訓期間,指揮排的人員全部不在連隊,就是想跟人家取個經,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連隊有人上臺領獎,終究還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即便是蘇輝建領完獎,并沒有跟隨著大部隊返回連隊。
“一個人只有為這個集體爭得榮譽的義務,而沒有抹黑的權利?!敝笇T姚江生在返回營區后,先是隔空對獲得團嘉獎的蘇輝建提出表揚、送出祝福,接著便甩出了這兩句“連魂”。
現在這兩句“連魂”,儼然已成為一連所有人的“口頭禪”和“座右銘”。
為了厘清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他還專門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給全連官兵上了一堂生動的哲學課。
在正式上課之前,他的原話是這么說的哲學是一門智慧的學問,聰明的人還是要懂一點哲學的。
他還振振有詞地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權力的義務,同時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
這不是就是教員經常掛在嘴邊,或是寫在書上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嘛?當聽了指導員關于權利和義務的詳細闡述后,梁荊宜的腦子里立馬想起了找鈄排長借的那本《教員大辭典》中,自己所學習過的內容。
對照檢查寫得好,也可以得到團領導的表彰。這事在一營黨員隊伍里面,多少還是掀起了一波熱議。
最終的結果是,很多人覺得自己做不到完全把個人的缺點,不加掩飾地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