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當天,上午是村里的領導來光宗小學對一營進行了慰問,慰問品包括雞鴨魚肉和新鮮蔬菜。
光宗村靠海,村里的經濟搞得比較活絡,加上外商投資興辦的企業眾多,好處自然少不了村里的。
因此,領導們開展一些擁軍擁屬的活動,才不會覺得過程乏力。
下午起床后,全營在操場上集合。
由村辦幼兒園的兩位女老師帶領著一幫小朋友,給全營官兵表演了幾個自編自導的節目,節目的內容有舞蹈和朗頌。
舞蹈是那種“兩只老虎跑得快”之類的,而朗頌則是以謳歌軍人犧牲和奉獻精神為主旋律。
姑且不論小朋友表演的節目好看與否,謳歌軍人是否掀起高潮,單就那倆女老師往前臺一站,下面當兵的目光必定齊刷刷地被吸引過去。
至于掌聲,肯定是非常熱烈的。
坐井觀天的青蛙,眼瞅著有一個趴在井口看風景的機會,它能不好好的利用嘛?
看完了節目,歡送走了女老師和小朋友們,營里又組織四個單位之間打了一場“籃球友誼賽”。
一連單挑營直。
因為有教導員盧新嘉在營直的隊伍,所以,結局不出意外是他們贏了。
既然事先都說好了是圖個樂呵的“友誼賽”,雖然輸了,但對一連的氣勢沒什么影響。
再說這次輸球,擺明了是給教導員幾分面子,兩個單位真打起來,營直豈能是一連的對手。
過了“八一”,如火如荼的訓練繼續展開。
這天晚上,連隊召集班排長們開會。
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針對近十天來的訓練情況,作一個階段性的總結講評。
指揮排由連長呂祥云負責講評,炮排和駕駛班由副連長朱金陵負責講評,炊事班則是留給了指導員姚江生。
部隊里都說“連隊好的炊事班,要頂上半個指導員”,這也從另一層面說明,指導員和炊事班是緊緊捆綁在一起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兩位軍事干部講評完了之后,指導員姚江生從口袋里拿出一張紙來,他說,借這個機會和大家談談炮排在訓練中,自己的幾點看法。
指導員來點評炮排的訓練,這還是比較少見的。
政工干部嘛,主攻方向集中在政治教育和做好戰士思想工作這一塊。
要是說軍事,他們也懂一些,但是具體能懂多少,懂到個什么程度,那就是個未知數了。
尤其是姚江生說,想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這到底是個什么看法呢?
要知道指導員跟著炮排的這些天里,可一直都是一言不發的,未必是厚積薄發?梁荊宜在心里又生出一些期待來,他想聽聽指導員那獨到的見解。
目測姚江生手里拿的那張紙上,寫得滿滿當當的,這說明對于這次階段性的講評,他可是做足了功課。
連協同訓練進行了十多天,除了第一天上午,他因為感冒喉嚨痛,去團衛生隊看病,導致缺席了半天之外,剩余的時間,他是全程參與進來了。
炮排六個班,這段時間,他泡在一班的時間最多。
那是因為一班長宗儒麟去炮兵旅參加“尖子比武”,讓一班原本就捉襟見肘的五個人秒變成四個人,這缺口是肉眼可見的有點大。
雖然有駕駛員作為六炮手來加強炮班作業,但他們絕大部分人,簡直是太次了。
一炮車的駕駛員是駕駛班的副班長程成洋,這鳥毛是第五年的老兵,你還能把他當作是正常的炮班人員來使用嘛?
答案肯定是不能。
這鳥毛能幫你把班里的隨炮工具擺著順溜一點,你就可以雙手合什,高呼“阿彌陀佛”了。
哪怕指導員姚江生在前些天,專門挑時間對這些人進行了深刻的思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