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叫不出名字來。
可以說,這種缺失是日積月累給整出來的,要想徹底改變,唯有在宣傳和教育上狠下工夫。
畢竟,“冰凍三尺,并非一日之寒”,思想和認知這兩種意識形態上的東西,非一朝一夕的改變,就可以看到明顯成效的。
“xx五號三軍聯合軍事演習”的預演階段,炮兵部隊無疑是輕松的。
雖然炮兵團隸屬于步兵師,但炮兵與步兵卻有著本質的區別。
炮兵只負責完成火力覆蓋和壓制,而步兵則負責端著槍“突突突”地往里沖。
演習場都說是“兵要在險中練,刀要在石上磨”,可炮兵部隊的性質決定著,它不可能去沖鋒陷陣。
如果連炮兵部隊都得端著八一杠去“突突突”了,估計步兵也犧牲得差不多了。
部隊里也流傳著這么兩句話“富則火力覆蓋,窮則戰術穿插”。
現代戰爭,打得都是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天上到處是衛星在拍照,你想搞無聲無息地穿插,那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現在每天的訓練量,是上午和下午各掐著時間點,操練一個回合,就算結束了。
前后訓練時間加在一起,真正上炮操作,不會超過兩個小時。
然后,其它的時間嘛,都被拿來修整工事,或是聊天扯淡了。
由于空余時間大把,為了不讓這些荷爾蒙爆棚的小年青們七想八想的,各單位領導也是別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些“花招”。
演習場上的炮陣地,硬是被整成了植被茂盛的小型人工公園。
構筑好工事的土堆上面,鋪有從遠處挖來的草皮,別看這玩意剛種下時,半死不活的,可給它澆點水后,過不了兩天時間,生命力頑強的它便就活過來了;從縣道進入炮陣地的這條臨時“戰備公路”,也是被一營官兵修得工工整整的,“戰備公路”的兩側,照樣鋪的是綠油油的草皮。
當地的老百姓對當兵的這種操作,也是見得多了。
但也有嚼舌根的好事之人說,部隊這種沿襲了幾十年的做法,都是些“無用功”,都是在做表面工作。甚至,有人還大放厥詞,說這種“老掉牙”的搞法,對提升部隊戰斗力毫無半點作用。
營里領導得知這種繆論后,當即利用部隊強大的宣傳工具展開抨擊戰斗力從何而來?從日常的訓練和一點一滴的養成中來。雖說武器裝備是硬件設施,是戰斗力生成的基礎和保障,但精神、氣質、文化上的東西,也是戰斗力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
“狹路相逢勇者勝”,說的也就是這么個理。
而陣地文化自然而然的,也是戰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
梁荊宜和排長打趣說“要是把我們的火炮換成自行的也就好了”。
這句話并非是他“空穴來風”隨口一說的,要知道團里關于換炮的小道消息,那可是鋪天蓋地傳了好久。
有說要換成自行榴彈炮的,有說要換成152加農榴彈炮的,聽得多了,也分不清楚到底哪一個小道消息是真的,哪一個又是假的。
要說八三式一二二榴彈炮,也是到了該換的時候。
畢竟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像挖駐鋤這種費時費力,又影響射擊速度和精度的操作,是到了該壽終正寢,埋進土里的時候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遙想當年,南朝的宋文帝劉義隆想和大漢朝的霍去病一樣,打得經常襲擾大漢邊境的匈奴人仰馬翻、丟盔棄甲,然后,自個光榮地登狼居胥封山告天,以臨瀚海的雄圖偉業。誰知道,因為過分輕敵的原因,南朝的軍隊反被北魏的軍隊打得節節敗退,如果最后不是南朝的幾個重臣堅壁清野,等來了雨季,說不準南朝當時就被北魏給滅了國。不過,經過幾年的休整后,劉義隆吸取了前次的教訓,再度卷土重來,這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