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荊宜記得前任連長徐志樂,曾講過他去地炮旅參加集訓時遇到的尷尬一幕。
當時,炮兵團安排的是時任作訓參謀的他,和火箭炮營指揮連連長一起去的地炮旅教導隊學習。
那次學習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熟練掌握152加農榴彈炮發射“紅土地”的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
說得再深入、再透徹一點,那就是準備把團里的122換成152。
要說炮兵旅裝備的這152加農榴彈炮吧,那出廠的年代可是比炮兵團的122還要久遠不少。
前者是一九六六年定型生產的,而后者是一九八三年定型生產的,隔了十好幾年,但因為前者口徑大、炮管長、打得遠,所以,相對而言它比后者更加優秀。
在教導隊學習,難免會被人問起是玩什么的?
他倆說,和你們一樣,也是玩炮的。
玩炮的?那你們玩的是什么型號的炮?
八三式122榴彈炮。
聽說他倆玩的是122榴彈炮,人家臉上立馬浮現出不屑的表情來。
更有甚者,還不忘借這個機會揶揄他倆說,現在都什么年代了,你們師屬炮兵團怎么還玩這種小口徑的榴彈炮,我們旅那可都是準備換155的那種自行榴彈炮了。
眼睜睜地被人家這么打擊,他倆也不敢“硬剛”,畢竟,真理在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內,152就是比你122打得遠,打得準。
所以,他倆即便是心里有怨氣,可表面上還得裝的像個“小媳婦”一樣的溫順。人家的炮管大你一圈,是老大哥,適當打擊一下你,教訓一下你,也是正常的。
這都距離徐志樂去地炮旅教導隊集訓,過去多少年了,連當事人都熬到轉業了,可炮兵旅的那個152,還是原來的那個152,所謂換裝的155自行榴彈炮,依然遙遙無期。
而炮兵團的122,也沒有換上人家淘汰下來的152,到現在手里玩的還是老一套
地炮旅的兩發試射打完,梁荊宜還以為馬上就是它們要搞個火力覆蓋啥的,誰知道,沒了個反應。
空中傳來發動機的轟鳴聲,那是飛機來了。
先是戰斗機,而且還是幾批次的雙機編隊,它們接近目標后完成俯沖射擊,爾后,迅速拉升機頭揚長而去,那飄逸的動作,讓人看了感覺賞心悅目。
遠遠地看到目標點的編號被炸得支離破碎,那山頭上騰起的陣陣黑煙,仿佛在宣告目標已經被徹底摧毀。
“班長快看,這是不是su27?”瞄準手徐陳偉說話的聲音里,夾雜著一點“小興奮”。
他除了是半個“歷史迷”之外,也可以說是半個“軍事迷”。
閑來無事的時候,他也喜歡在閱覽室里翻翻有關于軍事方面的書籍,這個興趣愛好倒是與梁荊宜出奇的一致。
不然,他也不會喊人家看天空中飛的是不是su27了。
“不知道?!睌[擺頭,梁荊宜不敢肯定。
軍事書刊上介紹說,“老毛子”產的su27能在飛行過程中,作出高機動性的“眼鏡蛇動作”,梁荊宜倒是想看看這個“眼鏡蛇動作”到底有多牛叉?
可惜徐陳偉讓他看的飛機,只是重復了之前幾架飛機那相同的戰術動作后,便留下幾個大火球,飛走了。
大型轟炸機在逼近。
猶記得兩年前的“xx七號演習”,轟炸機打開腹部的艙門,然后,像下餃子一樣的,扔下一串又一串的炸彈后,離目標點幾公里之外的炮陣地,頓時感受到地動山搖。
這次的感覺也是一樣的。
用一段很流行的話來形容還是那熟悉的配方,還是那熟悉的味道。
八點五十分,輪到第x炮兵群上線了。
炮陣地上的有線、無線話筒里分別傳出“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