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陰。
晨風將空氣吹得涼嗖嗖的,連近在咫尺之遙的老虎山,也被少見的濃霧,給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注定會是充滿悲傷的一天。
七點,團服務中心負責拉“八戒”的專車,將馬方明送回了連隊。
這小子去年跟著老司務長葉山水到服務中心吃香的喝辣的,沒想到他擱著好日子不過,居然申請退伍回家了。
直到下午,一個紅衣女孩出現在退伍老鳥們的宿舍里,這才解開了眾人心中的疑惑。
原來馬方明早已“名花有主”,他才是一個“深藏不露”之人。
營里通知:各連隊準時八點,穿冬常服、戴帽子、扎腰帶,準時帶到營直操場上集合。
一連是七點四十分就在連隊操場上完成了集結。
連長姜子軍手拿“榴炮一連人員花名冊”,進行老兵退伍前的最后一次成建制的點名。
等點名完后,他手里的這本“榴炮一連人員花名冊”,將會“作古”。
姜子軍、胡一宏、朱金陵、劉河愛、崔強志、凌建科、朱輝志、陳德俊、王章燃、束駿、潛明洪、王洪偉、鄧小帥、程麗平、劉峰高、靳林艷、張園、潘慧平、黃廣雄、蔣杏成、祁大寧、董書克、路陽朝、潘東海、黃軍靈、張坤延、孫文武、劉洲中、邵榮偉、張亮明、彭南建、陳春迎、張春柳、胡亮有、董宏正、周偉澤、張森林、游利華、梁荊宜、董富貴、王成武、鄧貴云、彭取希、葉偉慶、王泗盼、秦山峰、李龍德、劉華占、王威國、李偉曉、杜平平、魏國華、柴軍曉、葉峰曉、張三石、張明昌、程成洋、唐斌曉、陳生路、童權祖、代巍、吳二木、朱華夢、黃勇志、陳飛敏、陸銀龍、程勇、鄒棟華、何朝利、鐘杰克......
七點五十分,由連值班員凌建科帶隊前往營集合場。
八點整,營長馬斌正宣讀“退伍命令”。
當他從退伍名單中念到“梁荊宜”時,點到名的這貨心頭一熱,立正大吼一聲“到”。
在不知不覺中,這一個“到”字,他已經練了足足有五年的時間。
身邊有戰友小心翼翼地將退伍老鳥們的帽徽、肩章和領花卸下來,并交還給當事人。
沒了帽徽、肩章和領花,這冬常服穿在身上,怎么看,它都不順眼。
有些控制不住感情的老鳥們,眼淚已經開始止不住“吧噠吧噠”地往下掉了。
教導員張貴功上臺,他講了很多勉勵和感謝退伍老兵的話,接著是一個“新老兵交接槍儀式”。
緊隨其后的,便是梁荊宜代表全營退伍老兵的發言了。
他昨晚幾乎整夜沒睡,并不是因為耳鳴,而是為了今天上臺能夠完全脫稿。
事實證明,他做到了。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戰友們:
你們好!
在這塊方圓不到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們這群人毫無保留地奉獻了兩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青春和熱血。
我們無怨無悔將人生當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全部留在這里。
歲月的痕跡,刻在我們堅毅的臉龐;兄弟的情誼,值得我們珍藏在心底。
滔滔的九龍江,繁華的漳廈泉;巍巍的老虎山,壯哉我炮兵團。
今朝一別,各奔西東,相信他日,我們定能再次相聚。
衷心地希望:留隊的戰友們圍繞“打贏”的目標,繼續砥勵前行;
退伍的戰友們回到地方上,用一身膽識,開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們退伍老兵,雖然即將褪下軍裝、告別軍營,但我們心中必將銘記:一朝軍裝上身,終身軍魂入骨。
國家一旦有事,我們將隨時聽從祖國和人民的召喚,扛槍推炮、上陣殺敵、為國立功!
戰友們,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