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零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戰炮歲月》的開書時間是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歷時十八個月,我,終于堅持寫到完本的這一天啦!
別人是一書寫到封神,我是一書寫到封筆了!
哈哈哈開個玩笑。
寫《戰炮歲月》之前,我和好兄弟約定兩到三年之內,她把自考的十五門功課全部過關,而我寫一本一百萬字以上的小說。
現在看來,結局很美好,倆人的約定,如今雙雙提前達成。
既然寫完了,請容我先來回憶和說明一波,那些在小說中出現的戰友、熟人和地標。
男一號“梁荊宜”,這是現實中我兒子的名字。
“荊宜”這兩個字拆開來,分別代表著荊州和宜昌,前者是我的故鄉,后者是我兒子成長的地方。
女一號“余舒雅”,她是我好兄弟的姑娘,典型的“超級學霸”一個。
前幾年,在玩“王者”和“吃雞”的游戲中,她還經常帶著“弱雞版”的小梁同學打怪升級呢!
誰料在小說里面,這姐弟倆卻被強行安排成了一對情侶。
她寫的那些長達八張紙的信,還有倆人相處的某些細節,算是完美復盤了當年老梁的“青蔥歲月”。
以下戰友們的排名不分先后,所有名字皆為化名,知情者請放心對號入座。
“宗儒麟”,這是我班長給自己在小說中取的名字。
也不知道這次我記的“流水帳”,你這匹老馬是否會感到滿意?
“嬌妹”,她的原型是現實中我師傅的大女兒。
嬌,其實是她的妹妹。
她本人名字的后面是一個“丹”字。
她寫給“梁荊宜”的那些信,我幾乎是照搬照抄的。
“徐陳偉”,這是我在榴炮一連帶的最得意的一個兵。
他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如今我倆相隔的距離,不過就是一個小時的車程而已。
“鈄星宇”,我的新兵排長,老兵排長,教導隊集訓時的區隊長,他離開連隊調往榴炮五連擔任副連長時,送我的那本《教員大辭典》,我還一直珍藏著;
“姚江生”,我的第二任指導員,他是在一九九九年年底,榴炮一連官兵最失魂落魄時,帶領一連人振奮精神,走出泥潭的關鍵性人物。
五年前,我把在企鵝號上寫的幾篇關于“當兵往事”的日志,發給他看了。
幾天后,他回復我
小梁同志,三個鏈接我看完了,總的感覺是回憶錄式的日記,“當兵史”里面,個人記憶、感觸最深的大部分記下了,總體來說,比較細膩,看完就知道是真情實感!
但正如你所說“流水帳式日記”……
我提幾點建議
一、努力將片斷記憶式日記,轉化為回憶錄式專記。文字表達細膩,但尚欠準確!深刻記憶可貴,但缺乏主題。個人感觸多,但缺少人生目標、主線,包括夢想。
二、建議列出時間表,將年、月、周列出,分階段理出時間、人物、事件、地點、經過、起因和結果等,并認真做一番調查討論。搞清楚發生的人和事的細節真相,不陷入只寫個人觀感和認知誤區,保證我的主線能夠清晰延伸。
三、注意以時間為經,以人和事為緯,多維度記敘和議論。寫人,注意寫出其情感和思想;寫事,注意揭出原委和展現蘊藏其中的規律和精神;寫單位,注意歷史縱深和現狀間的關聯性規律……
當然還有很多。
小梁,你這份念想很值得鼓勵和贊揚,無論如何要堅持寫下去!切記!切記!
五年后,我可以拍著胸脯向老領導報告指導員同志,《戰炮歲月》寫作完畢,請您指示!
“姜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