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死守無援,圍而不打,攻心為上,一鼓作氣。”
二人一時間有些不理解,郭浩閑來無事,開始給二人解釋。
原來,那時的李守貞和河中城就已經是甕中之鱉了,只要不斷地攻城,不斷地消耗,就足以讓他們崩潰。
勝利只爭遲早——但是前提卻是,要以戰具的毀壞,士兵們以可怕數字的死亡去換取。
有必要那么做嗎?一定要強攻才行嗎?
與其我主動去攻,去承擔損耗,為什么不讓對方來攻我,讓對方來承受損失?
也就是說,有沒有什么辦法讓躲在城里裝孫子的李守貞主動跑出來打我?
答案是——有!
郭威和郭威準確地分析出了李守貞的心理――死守無援。
又突然看到郭威帶著大隊人馬來增援,不僅圍得更加水泄不通,更新添了一個個新建的營寨和堡壘在向他步步逼近……
拋磚引玉加引蛇出洞。
最后一根稻草能壓死駱駝,己到絕境的李守貞再也難以忍受這些本是無害的挑釁。
于是,他只能一次次冒險出城,以毀滅堡壘來維持自己還能生存下去的信心。
而地道的挖通其實無關緊要,沒有地道也能破城。
郭浩其實也不用去彈琴,他這么做只是想擾亂敵軍的心智,減少我軍的傷亡,順道再裝個十三。
“其實督帥這樣做的目的,我一開始就告訴你們了,他要用最小的代價,徹底打敗李守貞。
而這些計策,督帥早就想好了,我只不過幫他完善了計劃,加快了進度,加快李守貞滅亡的同時,也為我軍節省了時間。”
郭浩說完,二人目瞪口呆,他們都自認有些謀略,可是和郭威和郭浩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大哥是怎么想到這個計策的,你可要教教我們。”
趙匡胤徹底服了,王審琦也服了,都想要向郭浩請教,郭浩看二人如此,猶豫著要不要教。
他把三十六計給老郭,是因為郭威沒幾年好活,可如果給了二人,萬一將來對付他怎么辦。
猶豫了一下,郭浩還是從懷里拿出一本書,認真道“此為密傳之法,不可輕易示人!”
郭浩的優勢就是后世的閱歷,他拿出三十六計已經算是作弊,雖然這時候已經有了三十六策,但沒有幾人可以靈活運用。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道理,都符合我們的思維邏輯,可是沒人把它寫出來之前,它只能是模糊的思維,和隱約的感覺。
二人看到三十六計,不由得肅然起敬,趙匡胤問道“大哥,此書是哪來的?”
郭浩道“三十六策古來有之,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將這些計謀加以總結,這才有了這本書。”
二人聞言具是一驚,兵法在這個時候,已經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了,而郭浩能總結兵法,足以說明他的學問之深。
“多謝大哥!”
“多謝軍師!”
二人都不是普通人,明白兵法的重要性,當年張良圯上受書,輔佐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如今郭浩營中傳策,他們將來要輔佐誰呢?
二人目光落在郭浩身上,忽然覺得郭浩有一種特殊的氣質,之前他們還沒感覺,現在想起來,郭浩在指揮施工期間,身上會自然流露出領導的氣質。
這一點郭浩也沒察覺到,因為他前世是個高管,安排工作在正常不過了,久而久之他自己已經習慣了,成功立足軍中,讓他有些忘乎所以,無形中影響了一些人。
大軍休整了一天就出發,在去永興的路上,郭浩跟在郭威身邊。
“軍師,破河中的速度,比我預料的要快許多,現在永興城中尚有余糧,如果趙思琯嚴防死守,你可有辦法破敵?”
郭威說完,郭浩哪里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