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對其猜忌,遂逃奔后唐,東丹國名存實亡,后繼者為耶律倍長子耶律阮。
自渤海國滅亡以后,渤海人多次嘗試復興渤海國,但全部失敗,大部分渤海人被強制遷移到遼國境內其他州,也有不少部分跑到高麗去了。
其間復國運動曾建立起了后渤海、定安國和興遼國等國家,但這些國家,最終都被強悍的契丹所滅。
天顯六年,遼按照渤海國的舊例,在南京設立中臺省,渤海國末代王弟大某,聯合南海府烈氏追擊渤海國世子大光顯。
大光顯率部民數萬逃亡高麗,這次跑的可不少,天顯十一年東丹國被遼兼并,同年烈氏一族的烈萬華從南海府遷居鴨綠府。
天顯十三年年,烈萬華建立定安國,同年,遼將南京改名為東京,這也說明此時遼國疆域向南部推進了,向西收縮了。
郭浩也是來這之前了解的這段歷史,這里地處偏遠,哪怕是契丹人也不愿意來,乃是名副其實的苦寒之地,卻也是相對安全的地方。
城池全被燒毀,數百里荒無人煙,但繼續往東就是高麗,那里還有不少還有不少渤海國人,所以郭浩想借助高麗的力量,保住阿不里的部落!
天氣漸漸陰沉,看起來要下雪了,阿不里看到郭浩一直不說話,有些沉不住氣。
“你到底要帶我們去哪,再往東就是大海了!”
郭浩沒有回頭,隨口道“到不了,往東就是高麗,那是一個很大的半島,距離大海遠著呢!”
阿不里對地理不熟,在草原上他也是憑借記憶四處亂跑,如果郭浩沒有來,他吃完會被耶律安博抓住。
而且天越來越冷,四處遷西也不是辦法,東丹國的東部人煙稀少,而且沒有什么城池,所以他們只能投奔高麗。
阿不里沒說什么,其實她現在已經沒什么野心了,聽聞耶律安博的軍隊出動,他已經是六神無主,要不是親信一直勸她堅持,她差點就放棄了。
“到了高麗邊境,你就讓耶律安端出面,他是東丹國的國主,也許能說服那些東丹國的老人。”
阿不里點點頭,她到底還是沒斗得過郭浩,而郭浩原本打算,帶領阿不里的部族抵抗到達,徹底將契丹內部打亂,但是他心軟了。
但是郭浩并不是沒有想法,阿不里將成為他釘在契丹的一顆釘子,他打算讓阿不里暫時躲避,等到天氣暖和了,在聯合高麗反擊契丹,這是郭浩下的第一步棋。
所以他編造了一個故事,把耶律安端講的十分可憐,渤海國人為了復國犧牲很大,阿不里的身份暫時會隱藏。
“好了,咸州到了,咱們進城吧,進城以后不要亂說,先度過這個冬天再說!”
“好。”
阿不里答應了他,此時她已經沒了主意,從泰州一直到咸州,他們遷徙了上千里,牛羊死在路上,可以做成肉干,但人死在路上,就只能隨便埋了。
上萬人的隊伍,此時只剩下六千多,郭浩也不愿意看到這樣,但他也沒辦法。
咸州,后世并不在華夏,這里最早是高句麗的地方,唐代是渤海國五京之一的南京南海府,高麗時是女真族地方。
此時女真還沒有崛起,對于契丹還比較畏懼,想到后世女真族的強大,郭浩心里就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郭浩讓阿不里派人表明來意,說他們并沒有惡意,女真族見識過契丹的強大,所以沒有遲疑地接納了他們。
終于有個落腳的地方了,所有人都松了口氣,看著白茫茫地大地,郭浩想起了李芙。
“也不知道芙兒怎么樣了,再過兩個月他就要生了吧,也不知道我能不能趕回去。”
郭浩站在穹廬外,阿不里從里面走出來,看到他孤獨的背影,心里莫名地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