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平靜的好像太平盛世。
這一天郭浩在書房里看書,窗外的天陰沉的厲害,黃豆大的雨滴打在地上,濺起地上的塵土,空氣中彌漫著塵土的氣息,郭浩放下手里的書。
外面的風很大,吹的門窗啪啪作響,分舵里的弟子忙碌著,快速關閉了所有門窗。
郭浩聽到外面的雨聲,好像戰鼓一樣密集,風呼嘯的聲音,好像號角一般,牽動著郭浩的心。
“風驅急雨灑高城,云壓輕雷殷地聲,下雨了,下雨了。”
郭浩以前喜歡讀詩,有時候遇到特殊的場景,總想賦詩一首,然而他還不會寫,所以就找應景的古詩,一來二去就記下了不少。
“下一句呢?”
秋南忽然發問,只見她坐在書桌前,已經把郭浩剛才的兩句詩抄在紙上,郭浩聞言一滯,仔細想了一下,搖了搖頭。
“不行,記不住了,想不起來了。”
秋南聞言撇了撇嘴,只是是半首詩,如今又是半首詩,郭妱梅都有一首,可她卻只有半首。
“那你就趕緊想啊,怎么老是這樣,我……”
“你們快來,那是什么!”
就在這時,二人忽然聽到有人驚呼,郭浩打開房門,風雨迎面而來,秋南想要去拿傘,已經來不及了。
郭浩來到院子里,只見皇宮的上空有一個巨大的龍卷風,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有的直接跪地求饒。
這一幕很是嚇人,很多房屋的房頂都被掀開,大樹被連根拔起,隱約還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物體,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塊木板。
“你們快看,那不是城門么!看樣子好像是西南的鄭門,好家伙飛這么高!”
也許是卷起太多東西,消耗了龍卷風的力量,龍卷風慢慢消失,院子里一片狼藉,地上的水有一尺多深!
看到這一幕,郭浩眉頭緊鎖,古人對于這些自然現象都是十分敬畏,尤其是皇帝,一般都是遵從天人感應。
要說汴梁這段時間,大大小小發生過不少怪事,但在郭浩看來,那些事情影響不大,而且用科學都能解釋。
可這一次他也能解釋,只是造成這么大的影響,如果他說是正常現象,也要有人聽啊!
龍卷風是一種少見的局地性、小尺度、突發性的強對流天氣,是在強烈的不穩定的天氣狀況下由空氣對流運動造成的、強烈的、小范圍的空氣渦旋。
直徑從幾米到幾百米不等,一般都在海上,但陸地上也有,時間僅幾分鐘,所到之處萬物遭劫。
據后世統計,河南省確實是龍卷風多發的省份,而皇宮地勢空曠,容易形成對流,所以皇宮就是龍卷風的。
龍卷風發生后,劉承佑嚇壞了,找來司天監趙延,道“愛卿,可有禳祈之術?”
聽到皇帝問他如何避禍,趙廷果然說到了天人感應,道“陛下,臣下的擅長在天文歷算方面,祭祀祈禱不是我所熟習的,然而統治天下的人想要消弭災異,最好的辦法不如修行德政。”
劉承佑忙問道“怎樣才算是修行德政?”
趙廷回答道“請讀《貞觀政要》,并且效法它。”
《貞觀政要》是唐代史學家吳兢的一部政論、史論。記錄了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中,與大臣們討論國家治理的言論和措施。
書中講述圣君王道,用人唯賢,重民愛民,省刑慎罰等仁政主張和思想。
趙司天監有此動議,應該是對隱帝的一種警示。
但隱帝似乎沒有看懂《貞觀政要》,后來的事實證明他距離唐太宗王道事業太遠太遠了。
乾佑三年,又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一年,先是天下大旱,隨后又蝗災四起,這樣的年景,難怪王章不答應他祭祀。
如今又出了這么一檔子事,劉承佑有一瞬間覺得問題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