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哥哥,這首唐詩我知道,這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寫的,但是我不明白,你為什么在這里念出這首詩呢?”
秋南問完,郭浩回頭看了看她,笑道“南南你看,之前我沒走察覺,一直以為汴河是汴梁的護城河,現在看來完全不是。
你可能不知道,大運河開掘于春秋時期,完成于隋朝,胥溪、胥浦是大運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運河的萌芽時期,相傳是以吳國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
當時統治長江下游一帶的吳國君主夫差,在吳國早已攻克楚國、越國之后,擋在他面前的只有齊國。
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他調集民夫開挖自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
全長170公里,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成為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運河就是為水上運輸而生的。
至戰國時代又先后開鑿了大溝和鴻溝,從而把江、淮、河、濟四水溝通起來。
后來隋煬帝統治,遷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
隋煬帝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
又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
幾年后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
再幾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
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揚州是里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
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華夏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郭浩前世就是做生意的,貿易自然離不開運輸,所以他曾經了解過京杭大運河,對這條河的歷史還算了解。
“原來如此,難怪杭州那么繁華,這條運河功不可沒,陳林他家之所以在杭州定居,想必與這條運河也有關系。”
“是啊,隋朝時期,江南就有很多大家族,當時雖然天下統一,但那些世家對朝廷還是有很大的威脅。
所以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一方面是為了經濟,另一方面也有政治原因,只可惜當時的人不理解他。
再加上他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范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這才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每想起歷史,郭浩都忍不住感懷,在他看來,歷史就是一條長河,而那些大人物,就是跳出河面的雨兒。
這些魚兒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鯉魚躍龍門,其中大多數都失敗了,只有少數幾人成為真龍,最終還要進入歷史的海洋。
“浩哥哥,我好像懂了,你是說隋煬帝其實做了一件好事,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郭浩點了點頭,踱了兩步道“不錯,是非對錯,其實沒法訴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時人無法理解,世人卻可以見證。
武則天留下的無字碑,就是怕你世人評價她的功過,她雖然篡了大唐的天下,卻是一個好皇帝,她的氣魄不輸于男兒,只不過是世人對女人有偏見而已。
前人栽樹后乘涼,千里運河尚徜徉,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一首詩念罷,秋南高興地鼓掌,其他人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不由得對郭浩十分敬佩。
“好一句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位公子一語道破了興亡更替,算是為古人說了一句公道話!”
就在這時,一個清脆的聲音想起,郭浩等人轉身,只見一位年輕女子,身后跟著幾個民夫打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