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老將軍今年已經七十多歲,年紀大了,精神狀態不是很好。
“郭浩拜見白侍中,多日不見,侍中風采依舊。”
白文珂聞言咧了咧嘴,擺手道“老了,不行了,以后朝廷就靠你們了,好好輔佐陛下。”
郭浩笑著答應,把白文珂扶上馬車,郭浩翻身上馬,揮手下令“出發!”
……
郭浩大軍出發,且說慕容彥超。
慕容彥超在郭威顛覆后漢的戰爭中敗北,逃回兗州大本營,一直心驚肉跳。
他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這個新興的王朝,他前前后后,出爾反爾,種種跡象表明,已經亂了方寸。
開始,有個反對郭威的人跑到兗州來投奔他,慕容彥超將這個人抓起來,送回了朝廷,這是在買好郭威。
隨后,慕容彥超又派使者入朝進貢,再一次表示臣服,也是在討好郭威。
郭威則擔心他有疑懼,開誠布公地給他寫了一份詔書,內中說“今兄事已至此,言不欲繁,望弟扶持,同安億兆。”
這里的“今兄事”仨字,含義就復雜了,可以是第一人稱,意思是“現在我老哥的事”。
也可以是第二人稱慕容彥超,意思是“現在你老兄的事”。
還可以是第三人稱,指后漢,“今兄”可能是“令兄”,指劉知遠,因為慕容彥超與劉知遠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意思是“你哥哥劉知遠開創的大漢國事”。
郭威這番話說的很實在,他已經推心置腹。
現如今,我的事情已到這個地步,不想多說啦,只希望你能鼎力扶助我,共同安定億萬黎民百姓。
郭威沒有因為慕容彥超對隱帝的忠誠而批評他,反而拿著這個說事,表彰了他。
他決定給慕容彥超加官,加為中書令,依舊要他鎮守兗州,做他的泰寧節度使。
詔書道“漢朝喪德,君主年少,聽用讒言,所以在危急關頭,召愛卿奔赴宮闕。
那時節,愛卿疾馳而來接受命令,只用了兩夜便趕到京城,這真是拯救國家危難而不顧惜自身啊!
聽到君主召喚而不等駕車,這是孔夫子的教誨,你做到了。
等到上天結束漢朝國運,你的軍隊在京師郊外潰散,投降的將領、潰敗的軍隊,一個個接踵而至,愛卿卻掉轉馬頭,直接返回兗州。
對于國君,對于時勢,你都做到了有始有終。
這才是古語所謂“危亂見忠臣之節,疾風知勁草之心”啊!如果為臣者都能做到愛卿這一步,那么有國家的君主誰不想任用!
……如果對漢朝三心二意,又怎么肯對周室忠信不二呢!愛卿由此而有恐懼,不也過分了嗎!
愛卿只管盡心竭力,安民體國,事奉朕的節操,如同事奉從前君主,這樣,不但黎民獲得平安,而且國家也依賴于此。
朕只想肯認愛卿的表率作用,從未議論過移鎮撤換,朕之由衷誠言,都在這里啦!”
朝廷這邊安撫慕容彥超,郭浩也知道,郭威很有誠意,但是聽到郭浩大軍已經出發,不由得亂了方寸。
隨著郭浩大軍接近晉陽,慕容彥超在猶疑中做了一個不自量力的決定反!
兗州城,慕容彥超府邸。
“白文珂帶領大軍北上,欲平定河中劉崇,我意已決,聯合北漢、南唐、契丹,一起反周,諸公以為如何?”
慕容彥超詢問自己的幕僚,其他人都不敢說話,唯獨判官崔周度站了出來。
“魯國,詩書之國也,自伯禽以來未有能稱霸者,然而,以禮義守之,而長世者多矣。
今公英武,一代之豪杰也,若量力相時而動,可以保富貴終身。
李河中、安襄陽、鎮陽杜令公,都是前車之鑒啊!”
催周度說完,慕容彥超大怒,道“小小判官,竟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