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瑰閉門不出,郭浩并沒有掉以輕心。
里應外合之計能否成功,憑借王審琦和楊光義的本事,應該沒什么大問題,但也難保有意外的發生。
二人帶著十幾名士兵,穿著百姓的衣服繞道東門,發現這里守兵不是很多,但城門卻關著。
眾人有偷偷繞到了北門,這里城門倒是開著,不斷有守城的物資運如城中,看樣子李存瑰是打定主意和郭浩耗著,打死也不會出城的。
發現這一情況,二人對視一眼,心說果然被郭浩猜中了,其實北漢能夠存在那么久,除了契丹的原因外,他們也很會守城。
如果漢軍不出城,周軍拿他們一點辦法沒有,只要將領不犯錯,后方不發生變故,周軍想平定北漢并不容易。
郭浩在軍營中,站在高臺觀察太谷城的動向,雖然他們輕易攻破了榆社,那是因為劉崇的大意,可惜這次沒能抓住他,否則這場仗也許就結束了。
郭浩派出楊光義和劉慶義,希望二人能夠創造奇跡,出發前他自己告訴二人怎么做了。
“你們這些人,進入城里不要沖動,找機會抓住幾個漢軍,把他們的衣服搶過來,然后混入漢軍隊伍。
混入之后再找機會接近城門,最好成為守城的士兵,這樣你們有機會把手城門,只要城門一開,太谷城就破了!”
郭浩如此安排,但也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他們身上,他現在的時間其實很緊,因為劉崇已經向契丹求援,如果契丹的援軍到了,郭浩就麻煩了。
城里的情況他不知道,他能做的只有耐心的等待,他給二人的時間只有十天,如果不成他就打算“法術”破城。
……
上京城,大遼皇宮。
“報——漢國派來使者,向我大遼求援,周國白文珂率領一萬人馬,已經攻破了榆社,正在向太谷進攻!”
有軍士把北漢的情況告訴了契丹主,此時耶律阮正在喝酒,聽到這個消息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
“多少人?一萬人就打的漢國求援,劉崇這個皇帝當的不怎么樣啊,哈哈哈哈……”
耶律阮這一笑,其他大臣也跟著笑,這是一個人站了出來,此人名為高勛,字鼎臣,延州人,后晉北平王高信韜之子。
高勛為人通達機敏,初仕后晉,拜為閣門使,會同九年,隨杜重威投降大遼。
遼太宗攻入汴京后,以為四方館使,天祿年間,拜為樞密使,知政事令,總漢軍事。
“陛下,劉崇反叛,自立為漢,郭浩必定派兵平反,但一旦平定了劉漢,郭威有可能下一個攻打的就是我大遼。
所以臣以為,與其讓劉漢被滅,還不如留著他,一可以減弱郭周的實力,二可以消耗郭周的兵力,援助劉漢,對大遼大有裨益,陛下不妨出兵幫一把。”
高勛說完,耶律阮醉眼朦朧的點點頭,他雖然貪戀酒色,但人并不傻,知道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
“好,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吧!”
“臣遵旨!”
高勛得到旨意,立刻思考派誰南下,思來想去,好像就楊袞合適,他可是當時的名將。
要說楊袞,還有很多民間傳說,相傳楊家將的先人火山王楊袞字君愛,金刀楊會之子,是大宋楊家將的先人,金刀令公楊繼業之父。
楊袞生于亂世的殘唐,他自幼隨父學刀,后又向神槍手夏魯奇學槍,向飛錘將金良祖學錘,練會全身武藝,名震中原。
他曾與劉知遠、高行周結拜為兄弟,后來劉知遠當上后漢皇帝,時逢遼兵進犯中原,楊袞聯合了三十六寨兵馬,在火塘寨自立為火山王。
打出“扶漢滅遼”大旗,一舉打敗遼兵,但是他也認清了劉知遠并非明君,拒不接受皇封,仍歸火塘寨而去。
民間傳說和書中有“楊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