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河東半年,吃了不少的苦,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你可要好好補償寧兒。”
“是。”
聽到這里,郭浩冷汗都下來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他之前就是想不開,干嘛不早點同意,否則也不會被董貴妃敲打。
“好了,我有些累了,今兒個就到這吧,陛下好像要找你說點事,你過去吧。”
“臣告退。”
離開了敬德殿,郭浩衣服都被汗?jié)裢噶耍隽撕髮m去郭威的書房,郭威此時正在批閱奏折。
“陛下,郭浩郭大人來了。”
劉松在郭威耳邊輕輕說了一句,郭威抬頭一看,只見郭浩正現在殿外。
“進來吧,董妃那里去過了吧,她是寧兒的母親,你去看看也是應該的。”
郭浩聞言走進書房,跪下給郭威行禮,郭威擺手讓他起來,郭浩起身站在一旁。
“大婚的日子選好了,這個有禮部去辦,恩科的事同樣不能輕視,考題要盡快定下來。”
郭威一邊批閱奏折,一邊對郭浩說著,郭浩躬身稱是“我當考官,完全是陪襯,小子年紀輕輕,怎敢出考題,還是讓馮太師主導,小子盡力配合就是。”
郭浩說完,郭威放下手里的筆,看著郭浩道“你們二人,都挺有意思,一個說自己年老體弱,經歷有限,讓你當主導。
一個說自己年輕,不敢出考題,讓對方當主導,那么你說朕到底聽誰的,讓誰來主導這次恩科呢?”
郭威說完,郭浩心里苦笑,心說馮老太師這不是開玩笑么,二人雖然都是主考官,但有一個拿主意就行。
郭浩本來不想主持恩科,可是看不慣王峻的眼神,這才答應下來,心說有馮道在,應該沒他什么事。
可誰承想馮道把擔子推給他,這讓郭浩如何擔得起。
“蒙陛下厚愛,讓臣主持這次恩科,臣既然應下了這個差事,自然會盡心竭力,維護好恩科秩序,盡量杜絕舞弊,為朝廷多遠可用的人才。”
郭威聞言點頭,這也是他想要的。
“但是臣年紀輕輕,才疏學淺,雖有點薄名,又怎敢和馮太師比,科舉之事事關重大,臣萬不敢指手畫腳,恐為天下讀書人恥笑!”
郭浩想的很明白,朝廷里又不是沒有大儒學士,考題干嘛非要他出,他只負責紀律就好了。
但是他不知道,這個時候,滿朝文武有學識的還真沒有幾個,此時科舉延襲唐朝制度,明經與進士二科為科舉的基本科目。
“明經”科試帖經,以通經比例決定等第。
明經又分為五經、三經、二經、學究一經、三禮、三傳等,考試之法,先貼文,后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
《禮記》、《春秋左傳》稱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稱中經。
《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稱小經。
通二經者,通大經一部加上小經一部,或取中經兩部;通三經者,大、中、小經各一部;通五經者,大經、小經皆須通,科目則由舉子自選。
另外,《孝經》、《論語》是必考課目,有時還加試《老子》、《爾雅》。
真正的讀書人要讀這么多書,而郭浩只讀過“四書五經”,和出題范圍差很多,有的書他根本沒看過,這讓他怎么出題。
而他讀的書不多,現在朝中的文人也差不多,通二經者就已經不錯了,三經是少數,五經可為鳳毛麟角,萬一考試時遇到一個五經的,考官若是不懂,豈不是很丟人。
不過明經不好考,進士對郭浩來說,可能相對容易一些,因為進士考的是詩賦,而郭浩的詩才自然是沒得說。
郭威看出了郭浩的心思,不由得笑著問道“我和你認識了這么久,還從來沒問過你,你都讀過哪些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