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指揮使、彰信節度使李繼勛在壽州城南扎營,被南唐將領劉仁贍偷襲,數百名士兵被殺,攻城器具被焚。
南唐駕部員外郎朱元因為上疏闡述關于用兵方略的事情,被李璟委派去收復江北各州。
很快,朱元就率軍攻取了舒州,周舒州刺史郭令圖棄城逃跑,此外唐將領李平還攻取了蘄州。
李璟任命朱元為舒州團練使,李平為蘄州刺史,朱元沒過多久又攻取了和州。
以前南唐控制了百姓的茶鹽貿易,并且強征百姓的糧食和帛,并稱之為“博征”,在淮南地區大搞軍田,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周軍隊來了,當地百姓爭著用牛羊和酒肉勞軍,但是周軍沒有拿當地百姓當回事,失望的百姓們在山里和湖邊建立堡壘自守,以農具為兵器,厚紙做鎧甲,時人稱之為“白甲軍”。
周軍前去討伐,卻屢屢失敗,而之前攻下來的南唐諸州,大部分都被奪了回去。
唐軍的各路將領請求占據有利地形迎戰后周軍隊,卻遭到了宋齊丘的抵制。
宋齊丘下令讓各路將領守好各自的城池,不得擅自出擊,壽春的局勢開始不被唐軍所控制。
李景達的部隊駐扎在濠州,和壽州城遙相呼應,但是軍政事務全都被陳覺控制著,李景達只能簽個字。
明明有五萬人的軍隊卻毫無戰意,而軍隊當中的將士長官都很怕陳覺,沒有一個敢抗議的。
九月,后周殿前都指揮使、義成節度使張永德在下蔡鎮屯兵,南唐將領林仁肇從水陸兩側支援壽春城。
張永德率軍阻擊,林仁肇在船里填滿了易燃的木頭,準備順江而下燒毀浮橋,結果風向大變,火船被吹回了唐軍陣,唐軍因此敗退。
張永德在距離浮橋十幾步的江面上架起了綿延千余尺的鐵網,南唐軍由此無法靠近浮橋。
進入冬天,十一月月,李重進上報唐軍襲擊盛唐,被鐵騎都指揮使王彥升率軍擊潰,陣斬三千余人。
十一月下旬,張永德上報稱在下蔡再次擊敗唐軍。
當天南唐水軍大舉進攻,張永德讓后周軍中善于游泳的士兵在南唐軍的船上系上鐵鎖,然后后周軍大舉進攻,南唐軍的船只無法動彈,淹死者不計其數。
張永德在戰后把自己的金腰帶解下來送給了那群善于游泳的士兵。
月底,趙匡胤被任命為定國節度使,兼任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同時申請讓渭州軍事判官趙普擔任自己的節度推官。
南唐的反擊,阻止了周軍的步伐,整整打了一年仗,就連郭浩都覺得很疲倦。
可是朝廷沒有退兵的旨意,郭浩只能繼續待在前線,周軍包圍壽春城很長時間了,但一直攻不下來,城中的糧食也快吃光了。
唐齊王李景達從濠州派遣應援使、永安節度使許文稹,督軍使邊鎬,以及北面招討使朱元等率軍數萬,沿著淮河逆流而上,前往支援壽春。
這批南唐軍在紫金山駐扎,十余個城寨像串聯起來的珍珠一樣,和城內的守軍遙相呼應。
城外的南唐軍又向壽春城的方向挖地道,準備向壽春城里的守軍運送糧食,但是這個隧道要挖幾十里地。
唐軍快要開到壽春城的時候,李重進對其發起了攻擊,南唐軍大敗,陣亡五千人,并丟掉了兩個軍寨。
顯德四年二月,李重進將戰果上報。
劉仁贍請求讓邊鎬守濠州城,自己率領軍隊出城和后周軍決戰,該建議被李景達否決。
劉仁贍不久之后就氣得生了病,劉仁贍的小兒子劉崇諫準備趁晚上渡過淮河投靠后周,被南唐的小軍官抓獲,劉仁贍不顧他人勸阻,依軍令將劉崇諫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