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現(xiàn)在必定政局不穩(wěn),如果我們這時候出兵,必然可以取得奇效?!?
朝堂上,蕭思溫上言,勸耶律璟收復失地,耶律璟聞言道“些地方本來就是漢族之地,他們拿回去也沒什么值得可惜的,何必大動干戈。”
“陛下,那三州雖然是漢族之地,可也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我們?nèi)羰遣皇栈貋恚褪チ酥鲃?!?
耶律璟有些不耐煩“什么主動,你還怕周國打回來?周國的皇帝才七歲,還是個沒斷奶的孩子,他能做什么事?”
“周帝年幼,可是現(xiàn)在朝政全把持在護國公郭浩手里,他可是咱們的老對手,等周國朝局穩(wěn)定,他難免沒有北上之心!”
聽到郭浩,耶律璟的氣就不打一處來,上次聯(lián)合南唐南伐,愣是被郭浩攔住了,結(jié)果郭浩反過頭去打南唐,打的南唐割地稱臣。
所以耶律璟心中一直憋著一口氣,契丹鐵騎一直天下無敵,怎么能被一個人攔住,如果郭浩真有北上之心,那他確實不得不防。
“既然如此,那就派出使者,聯(lián)合南唐、蜀國、荊南一起,聯(lián)合伐周,趁此機會一舉滅了周國!”
蕭思溫拱手稱是。
蕭思溫,字寅古,契丹族國舅部人,遼朝外戚、大臣,宰相蕭敵魯之侄。
蕭思溫精通書史,迎娶遼太宗之女燕國大長公主,拜為駙馬都尉。
長女蕭胡輦嫁給了遼穆宗之弟太平王耶律罨撒葛,次女蕭氏嫁給了宗室大臣耶律李胡之子趙王耶律喜隱。
之前周軍要進攻幽州,就是他在鎮(zhèn)守,了解到周軍勢盛,于是打算以逸待勞。
蕭思溫與諸將議道“敵眾而銳,戰(zhàn)不利則有后患,不如頓兵以老其師,躡而擊之,可以必勝。”
諸將從之,遂與統(tǒng)軍司兵會,飾他說請濟師,周軍引退,蕭思溫亦還。
歷史上他勸耶律璟出兵,耶律璟也是這套說辭,并沒有想著收復失地。
可是郭浩的出現(xiàn),觸動了耶律璟的神經(jīng),結(jié)果蕭思溫一提到他,耶律璟立刻火了,想著滅了周國。
耶律璟的想法沒錯,光平契丹一國之力,想要滅了后周還有些困難,如今的周國,已經(jīng)不是當初的晉國,契丹的鐵騎再想打到汴梁,也沒那么容易。
所以聯(lián)合滅周勢在必行,蜀國和唐國都和周國有仇,想必他們不會拒絕。
至于荊南,他只是湊數(shù)的,誰讓他和周國挨著呢,這些年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周邊的幾個國家都比他強大,要不是他進貢殷勤,估計早就被滅了。
使者出行需要時間,此時也正好是夏季,不適合行軍打仗,等到了秋冬季節(jié),不但過了農(nóng)忙,糧草還充足。
到那個時候,幾個國家想必都有了回應,并且做好了準備,這時候再出兵南下,是最合適的時候。
遼國的舉動,郭浩此時還不知道,從軍中出來,郭浩回到了府邸。
家人都去了城外居住,他們要在那里守孝,此時郭府只有郭浩一個主人,這種清冷讓他有些不適應。
“陳橋驛,黃袍加身,難道這一幕,要在我身上上演么!
當皇帝啊,我有那個本事么,文武百官能信服我么!”
郭浩滿腦子都是疑問,到底是誰在幕后推動,不是趙匡胤他們,也絕不可能是張永德、李重進他們。
就在此時,李安回到了洛陽總舵,一個弟子上前匯報,聽了幾句李安笑了。
“很好,我那個女婿啊,能力有余,魄力不足,做事小心謹慎是好事,可是如果太優(yōu)柔寡斷,怎么能做成大事!
吩咐下去,調(diào)集江湖上的三教九流,為浩兒造勢,事情一定要做的隱蔽,不能讓浩兒被懷疑。
如今我孫子已經(jīng)出世,我大唐的血脈也得以延續(xù),如此我也對得起列祖列宗了,咳咳……”
“老幫主,您身體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