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漁?那那個先生怎么回事?”
“這……應該是他那個故事……”
原來,醉仙閣這個說書先生,說的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其中這個故事的原型就是當地的知縣李漁。
這個李漁早年間只是一個貧困書生,和其他故事里的書生一樣,除了讀書什么都不會。
即使是這樣,還是有人愿意幫他,而本地有一個姓包的商人,資助李漁讀書,結果柴榮在位時李漁中舉,被安排到這里當了個知縣。
要說這個李漁,也算是個有本事的人,回到故鄉感謝包姓商人,一開始也是一段佳話。
哪只好景不長,李漁竟然開始貪污受賄,魚肉鄉里,還想與包姓商人合作欺行霸市,結果包姓商人不干,幾次拒絕就被下了大牢。
包姓商人的家人沒少走動,可是李漁也不是省油的燈,一口咬定包家通敵賣國,和荊楚做違禁生意,而且證據確鑿,縣衙在一次檢查中發現了不少礦石。
這一下包家百口莫辯,上級也不能說包家沒罪,再加上郭浩上位,官員調動很大,新來官員不了解情況,原來的官員自身難保,所以沒有人愿意替一個有賣國嫌疑的百姓出頭。
這件事被聚仙閣的先生聽了,就寫了個故事,想要替包家申冤,本以為以聚仙閣的背景,李漁不敢動他,誰承想李漁如此大膽,竟然把人抓走了。
郭浩聽了馬三的敘述,他早就知道這次改革沒那么簡單,雖然沒有大的勢力搗亂,可是小官員的不作為,直接影響到百姓的利益。
“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有我在,那個先生不會有事的。”
馬三聞言欲言又止,表情有些猶豫,可還是離開了。
馬三走后,郭浩讓李輝去調查這件事,一個小小的李漁怎么有膽子動陳家的人,他背后一定有什么人在支持他。
李輝走后,郭浩繼續吃著東西,聚仙閣里人去鏤空,掌柜坐在大堂里唉聲嘆氣,郭浩想要叫他過來,想想還是算了。
吃完了飯,郭浩離開了醉仙樓,一路來到當地的縣衙,縣衙旁邊就是六部的衙門,發現戶部的衙門最熱鬧,門口有很多商人,竟然排起了長隊。
“這位老兄,你們這是干什么,怎么都跑戶部衙門來了?”
郭浩搭訕一位排隊的男子,那人看了郭浩一眼,道“哎,你是外地來的吧,這你都不知道,皇帝新發布的命令,商人做生意都要辦理什么公文,好家伙辦一個可不便宜,但是不辦還不行。”
郭浩聞言暗暗點頭,辦理公文類似后世的營業執照,確實是他下的命令,主要是規范商戶,同時也給他們一個正經的身份,雖然要交一部分保證金,可也是根據生意大小來的。
“哦,那你是做什么生意的?”
男子撓了撓頭,道“我就是賣饅頭的,一個饅頭一文錢,這個公文一張紙,我要賣三千個饅頭才夠。”
“三千個饅頭?莫不要三十貫?”
“是十貫!買面不要錢啊,一看你就不會做生意,連成本都不知道!”
“……”
對于小販的鄙視,郭浩無所謂,但是他說的數目,明顯不對!
一個賣饅頭的小販,最多收五百文的保證金,除非他像后世的連鎖,有很多家分店,可是看他的打扮,也不像是大商戶。
接下來郭浩又問了幾個,交錢的數目都不對,郭浩對自己的隨從交代了一句,然后也排到隊伍里。
排了大概有一個時辰,才輪到郭浩,進了衙門后,里面的官吏穿著戶部的官服,頭也不抬地問道“做什么生意的?”
“茶葉。”
“商戶名稱?”
“沒有名字。”
那官員這才抬起頭,打量了郭浩一番,開口道“茶葉生意五十貫!”
郭浩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