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有將士押進來兩個人,韓保正蓬頭垢面一臉狼狽地走進來,踉蹌著沒有摔倒。
趙匡胤坐在上位,看著下面的兩個敵將,笑道“二位將軍能擋本帥這么久,已然是很不錯了,我們陛下說了,只要你們愿意投降,他就赦免你們之前的行為?!?
“呸,要殺便殺!假惺惺地裝什么好人!”
韓保正一臉不憤,趙匡胤也不在意,這場仗蜀軍死了不少人,剩下的全逃跑了,如今主將被抓,他也不急著追擊。
“韓將軍這是什么話,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蜀主既然派你來,就說明你還是有些本事的,我主寬厚仁德,招攬天下英才,韓將軍可以考慮一下。”
說罷也不等二人再說什么,就讓人把他們帶下去,其實二人在蜀國排的上號,但在宋國只能算是一般。
不過郭浩為以后打算,即便能力一般的人也是有用的,畢竟統一天下并不能只靠趙匡胤幾人,將來需要的將領很多,他沒時間培養,只能找一些還過得去的。
西縣之戰后,韓、李余部為阻宋軍南進,燒斷棧道,退保葭萌,也就是后世劍閣東北。
此時王昭遠、趙崇韜率軍據守利州城及其以北的大、小漫天寨諸要點,阻擊宋軍。
利州在嘉陵江東岸,群山環繞,地形險峻,是入蜀的咽喉要地,宋軍鑒于棧道斷絕,難以直進。
北路軍一路奮進的時候,東路軍也沒閑著。
劉光義率東路軍,入三峽,連破三會、巫山等寨,殺蜀將南光海等,擒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弘,殲水、步軍一萬兩千余人,奪戰艦二百余艘,乘勝向夔州急進。
夔州為巴東之咽吭,蜀軍于城東設鎖江浮橋,上置木柵三重,夾江列炮,防御甚嚴。
劉光義軍進至浮橋東三里處,為避實擊虛,舍舟登陸,奪取浮橋,水陸配合,一舉攻破蜀軍防線。
夔州節度使高彥儔認為宋軍涉險遠來,利在速戰,當堅壁固守。
監軍武守謙不從,率所部千余人貿然出戰,大敗而歸,宋馬軍都指揮使張廷翰率軍追擊,突入城內。
高彥儔力戰失敗自焚。宋軍占領夔州后,沿江西上,收降萬、開、忠、遂等州,直逼容城。
看著眼前的劍閣,趙匡胤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詩,不過他沒有郭浩的習慣,不然非得作詩一首。
趙匡胤替郭浩可惜了一會兒,殊不知郭浩如果真在這里,他還真不一定能寫出詩,因為他知道的寫蜀地的詩只有一首,那就是李白的《蜀道難》。
趙匡胤率兵一部搶修棧道,進克小漫天寨;自率主力由嘉川東南的羅川狹徑迂回南進。
兩路軍于深度會師,并奪占橋梁,旋又分兵三路夾攻大漫天寨,大敗蜀軍精銳,俘義州刺史王審超等。
王昭遠、趙崇韜率兵出戰,三戰皆敗,遂于桔柏津渡江,焚浮橋,退保劍門,宋軍占利州。
蜀軍大營中,王昭遠如喪考妣,孔明月在一旁神情漠然,因為冷笑,她早知會是這個結果。
“媚兒,你那里還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我這次都聽你的?!?
孔明月冷聲道“之前我幾次勸諫,你都是不聽,以至于讓宋軍看破我軍虛實,才會一鼓作氣連下三戰。
如今我軍三戰皆敗,已經士氣全無,我們自己失去了鼓舞士氣的機會,就算武侯在世,也是回天乏術!”
“武侯在世,也回天乏術……”
孔明月的話好像給了王昭遠借口,他雖然自比孔明,可畢竟不是孔明,此時他有些后悔,也許孔明月說的是對的。
這場仗打了一年多,蜀軍大多數都是被動防守,很少主動出擊,如此就造成了宋軍勢頭越來越盛。
而孔明月的幾次勸諫,都是要求主動出擊,只可惜她是個女人,沒有人聽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