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大河,他孕育了中華民族,同時也給兩岸的百姓帶來不少災難。
“傳令下去,大軍不走了,朕打算在這里建立第一個軍區,正好利用一下這里的水力,同時讓工部派兩個人來研究研究?!?
人的智慧是無限的,郭浩自從當上皇帝,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很多事情都只是開始,看起來非常不起眼。
就比如書院的建設,現在根本看不出什么,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是個長期工程。
再有就是科技樹的建立,火炮就是他讓工部研究的第一樣東西,歷史上宋朝的火器已經開始應用,但是威力都一般。
一直到元朝的時候,火炮才正式出現,所以郭浩提前推出火炮的概念,歷時兩年才造出兩門合格品。
但是有了開始,郭浩相信往后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同時進行的還有火槍,郭浩直接跳過火繩槍,引導工匠制作燧發槍。
他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日后的戰爭,不過熱武器是把雙刃劍,這件事目前只有他知道,因為他怕熱武器一旦普及,最后會傷到他自己。
所以武器只是一方面,還有更多好的東西可以研究,三峽水力充沛,完全可以利用,他在這里設立軍區,既為研究保駕護航,又給這些軍人找點事做,同時震懾南方政權。
“陛下,如果要設立軍區,讓誰來當這里的守將呢?”
郭浩聞言沉吟了一番,道“就讓廷讓做這里的將軍吧,到時候再派一名監軍來,負責將士們的思想工作?!?
趙匡胤點點頭,看來郭浩并沒有忘了他們這群老弟兄,軍區的事他聽郭浩說過,一個軍區最少要駐軍兩萬人,主將認將軍銜,三品。
而監軍是文官,不管打仗,只負責內務,但是品級大將軍辦級,也就是從二品。
郭浩這么做,自然是參考后世軍隊建設,地方武官必須有約束,否則很容易發生叛亂。
剛建國時郭浩不敢這么做,怕控制不住弄出一幫另類的節度使,但經過兩年的改革教育,有些事情已經深入人心了。
設立了巴東軍區,大宋的第一軍區,這無疑是一個信號,說明郭浩沒有放棄武官,文官治國的謠言不攻自破。
郭浩按照設想事實自己的計劃,他到沒有想太多,就是苦了張文表,準備許久想要造反,愣是不敢動。
郭浩想不出理由,索性先回汴梁,給劉廷讓留下兩萬兵馬,同時讓他收攏附近州郡地兵馬,最多不得超過四萬。
回到汴梁后,那些武將好似聞到腥味的貓,紛紛來找郭浩,軍區將軍的官職可比節度使威風多了,他們都想要。
“你們這幫人,我讓你們學習,你們都學了么,之前打起仗來全憑武力,以后這可不行。
想要官?回去等著,有些事情不是你們想的那么簡單,你們以為這個將軍這么好當啊,糧餉什么的朕可不管!”
郭浩說的沒錯,軍區的糧餉需要將軍和監軍自行解決,巴東軍區守著蜀地,糧食自然沒問題,可其他地方可沒那么容易。
打發了諸將領,文官門又找上門來了,范質有些擔心地說道“陛下,您設計巴東軍區,用意我們能理解,可四萬大軍是不是太多了?!?
郭浩聞言擺了擺手,道“四萬只是限制,他們不解決糧食問題,兩萬都很難維持,況且朕下一步打算組建中央軍區,調動全國的精兵到京城,共計五萬,拱衛皇權。
文人治國是讓人放心,可刀槍之下出政權,沒有足夠的武力,根本不足以威懾四方。
況且每個將軍都是有任期的,四年之后就會進行調度,這一點朕早有考慮,爾等不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