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致堯答應轉身跑了出去,功夫不大又跑了回來,手里抱著一摞書,這都是郭浩給他子女們編寫的教材。
“除了軍事、歷史、音樂,其他科目都可以以這些書為參考,編寫相應的教材。
國子監采用四年制,每半年為一學期,有寒暑假可以回家省親,平時都住在學院。
諸多科目有一門通過考核即可畢業,這個稍后你和禮部商量一下,包括學院擴建事宜,一并稟告給朕。
作為大宋的最好學府,這里的學子一定要有真才實學,而且必須忠君愛國,朕將是他們的名譽山長,只要有本事,朕都會重用!”
看著年輕的一摞書,戚同文感覺肩上的擔子很重,連忙跪下雙手從郭致堯的手里接過。
“多謝陛下,老夫必不負皇恩!”
行禮過后,郭浩把他扶起來,抬頭看著后面的學子,其中有歷史上有名的大臣,但郭浩并沒有記得那么清。
此時睢陽書院確實沒什么名人,可后來卻有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范仲淹了。
郭浩一番話,奠定了國子監的基調,既政治、軍事、經濟改革之后,文化終于提上了日程。
也許有人會說,郭浩之前不是興辦不少學堂么,那個只是文化普及的開始,主要用來掃盲,而府學的興辦,則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
從睢陽書院開始,此時有名的四座書院,三座都在南方,所以郭浩統一江南后才開始行動,也是符合情理的。
擴建書院是大事,必須要征調附近的土地,這就需要安置一些百姓,還要建立學堂宿舍,學院還要有自己的天地。
總之工程量不小,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工部、禮部的配合,郭浩有時間親自監督,平時就交給陳玄負責。
在郭浩征討江南期間,內閣大臣范質因病去世了,郭浩按禮治下旨厚葬,并且追封了一系列頭銜。
范質一死,內閣就少了一個人,王浦、魏仁浦年紀也不小了,到了該退休的年齡了。
所以朝廷中暗流涌動,都在分析誰能上位,郭浩的改革看似分權,實際上內閣的權利還是很大的。
一下子需要選三個人,就連郭浩都有些頭疼,王浦還能堅持兩年,可是魏仁浦的身體一直不好。
事到如今,所有人都看得出來,一旦后周老臣都走光了,周國將徹底成為過去,郭浩也將拜托郭威的陰影,和過去說再見。
回到汴梁,就有一大堆奏折等待他批復,這還是內閣處理過的,有的事必須他來確認才行。
一連忙了幾天,終于處理完了全部事務,這時魏仁浦找到郭浩,向郭浩乞骸骨。
“老大人,如今江南一統,天下眼看就都是大宋的了,你這時候要告老還鄉,朕真的舍不得你走啊。”
“陛下乃是真命天子,一統天下也是遲早的事,自從陛下登基以來,老臣也一直想把大宋變得更強大。
沒想到的是,范老竟然先一步而去,我也想明白了,我年紀大了,有些事力不從心了,身居高位卻不能為陛下分憂,我有愧陛下的信任。”
魏仁浦說著,竟然流下了眼淚,郭浩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從郭威時期開始,他就認識他,如今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歲月不饒人啊。
“那,好吧,只是范老剛走,你又要告老還鄉,這內閣一下子少了兩人,你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郭浩不確定誰能接替他們,魏仁浦當了這么多年的宰相,看人的眼光還是有的。
魏仁浦道“陛下,臣這里只有一人,乃翰林學士盧多遜。”
聽到這個名字,郭浩腦海里浮現一個人影,這個人他知道,可是這個人人品好像有點問題,郭浩搖了搖頭。
看到郭浩搖頭,魏仁浦沉吟一下,又說出了一個名字。
“陛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