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臣回去以后再囑咐他們。”
郭浩點了點頭,新作物種下了,成功與否就看秋天了,之前的占城稻把淮北的汴梁提升了一半,如今江南地區則種上了占城稻,豐收已經可以預料。
“對了,格物院那邊有沒有新的進展,流水線建設完成了么,大炮應該可以批量生產了吧?”
郭浩腦子里有很多設想,但科技發展需要時間,郭浩當初組建格物院時,并沒有人看好他們,甚至還有人反對,說格物院是不務正業。
可是在郭浩的強勢推進下,格物院從幾十人到幾百人,從小作坊到大工廠,已經初步完成蛻變。
江南一站,大炮立有奇功,蜀國和唐國的將士根本沒有見過,其威懾力遠大于殺傷力,也就是恐懼效果比較強,物理傷害沒有多大。
那群將軍得知了大炮的威力,都爭相向郭浩要,這可是攻城略地的大殺器,有了他攻城就容易多了。
可是大炮郭浩可以給,但炮彈有限制,非戰時不與發放,所以那幫將領只能看著大炮過干癮。
“啟稟陛下,目前格物院已經制造大炮三十六門,其中十六門留在汴梁,剩余二十門巴東五門,燕云十門,嶺南五門。”
郭浩點了點頭,當初是他說按一定比例布置的,如今各地有了大炮,其他國家想要入侵也沒那么容易。
“對了,火銃呢,研究的怎么樣?”
“這個……陛下還是親自去看看吧,臣也說不明白?!?
“好?!?
于是郭浩來到了城南格物院,格物院的大門有重兵把守,見到郭浩紛紛行禮。
走進格物院,只見北面有一排房屋,兩邊都被圍墻圍起來,中間是一塊巨大的空地,西面擺著各種器械,其中有農具、武器,很多后世不常見的東西。
而東面是一塊靶場,只見一個人站在那里,手里拿著一把火銃對準靶子,只聽碰的一聲,靶子完好無損,那個人卻有些灰頭土臉。
“還是不行么,難道是火藥的比例不對?陛下所說的作用力到底是什么意思……”
郭浩走到近前,拿過那把火銃看了看,那人這才反應過來,一看郭浩竟然來了。
“臣祖清見過陛下!”
“祖愛卿免禮,這火銃還是不行么?”
“回陛下,陛下要求的遂發,我們已經想到了辦法,火銃的其實已經完成,只是這準度和射程都沒能達到陛下的要求。”
郭浩聽了不置可否,反手看了看槍口,其他人嚇了一跳,祖清但是沒什么反應。
“陛下小心……”
“這槍管沒有膛線,準度肯定不高,而射程取決于火藥的威力,適當調整火藥比例,應該沒什么大問題!”
“膛線……敢問陛下所說的膛線是什么……”
所謂膛線,膛又名來復線,由于其截面形狀類似風車,又稱風車線,膛線的作用在于賦予彈頭旋轉的能力,使彈頭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郭浩邊說邊比劃,看的祖清目瞪口呆,郭浩看他好像沒明白,干脆蹲在地上畫出來。
“如果有了膛線,那么準備會大幅度提升……”
膛線的出現,應該是十五世紀,郭浩提前提出了這個概念,這時候根本沒人理解。
郭浩不是軍事迷,對于槍支的組成也是一知半解,格物院里的很多東西,都是他提出的設想,然后交給專門的人去研究。
“陛下,臣好像明白了這個原理,只是咱們現有的工匠,好像根本制造不出來?!?
郭浩聞言嘆了口氣,道“朕又何嘗不知道,你看這槍管都是焊接的,強度根本不夠,用一段時間肯定不行。
你們必須抓緊尋找礦石,可以加快鐵的融化,同時還要提升鐵的強度,否則做出來的火銃,還不如燒火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