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訓話,所有人都不敢出聲,事實上郭浩說的沒錯,這年頭通信不方便,消息傳遞很慢,郭浩之前不敢離京太遠,就是怕耽誤什么事。
現在兩個兒子長大了,讓他們治理國家,而他則是帶兵出征,爭取有生之年一統華夏,至于子孫能不能守得住,他就不操心了。
“記住,從今往后再有這樣的事情,你們二人只能有一個出來,否則就都在家里,朕不需要你們接!”
“是!”
兄弟二人一臉羞愧,可是郭浩這么說,恰恰說明他以國家為重,重視二人。
說完這些,郭浩回頭沖曹彬點點頭,只見曹彬揮了揮手,有士兵開始從船上搬下一個個骨灰盒。
原本沉寂的氛圍,變得更加凝重,有的人這才想起來,這次郭浩是去打仗了,而打仗是要死人的!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將士們,你們都是為大宋犧牲的,朕把你們帶去,就要把你們帶回來,讓你們落葉歸根。
現在,你們到家了,朕會好好對你們的親人,你們放心的去吧,一路走好!”
“一路走好!”
大臣們很快反應過來,目送一個個骨灰盒上岸,這些骨灰盒上都寫著名字,將會帶回汴梁,埋葬在烈士陵園。
郭浩這舉動,看的所有人都熱淚盈眶,尤其是那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說進了所有人的心里。
阿不里的眼眶濕潤了,他是第一次看到郭浩溫柔的一面,他愛民如子,待將士如手足,此時的他和戰場上完全不一樣。
在悲傷的氛圍中,郭浩離開了碼頭,他之所以這么做,是不想世人忘記,太平生活來之不易。
路上,郭浩和兩個兒子在馬車里,郭浩靠在里面看書,兄弟二人筆直地坐在哪里。
“堯兒、舜兒,你們說朕這次為什么出兵遼東,朕想聽聽你們的理解。”
為什么出兵遼東?
兄弟二人對視一眼,郭致堯是老大,郭致舜讓他先回答。
“回父皇,兒臣覺得,父皇出兵遼東,是為了為我大宋開疆拓土,因為遼東位置偏僻,而且居住的都是女真人,遼國也不是很重視……”
郭致堯說了幾句,郭浩不置可否地點點頭,然后望向郭致舜,郭致舜這才開口。
“父皇,兒臣覺得,父皇出兵遼東,是為了削弱遼國的力量,利用女真對付契丹,以此來保證大宋的長治久安!”
兩個人說的都沒錯,可是到現在他們還沒有理解郭浩的用心,他出兵遼東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他要逐漸蠶食瓦解遼國,最終要統一華夏!
但是現在的人們根本沒有華夏的概念,沒人懂他郭浩也能接受,這一次他不想說太多,因為他忽然覺得,有些事情如果說出來,有很多人根本不會理解。
隊伍繼續前進,終于回到了汴梁,皇宮門口,秋南、李芙都在等候,郭浩一走就是半年多,他們都很想念他。
郭浩下了馬車,秋南看見他臉上露出笑容,可是看到他身邊的阿不里時,眼里閃過一道精光。
“妾身拜見陛下!”
郭浩的妻兒都來了,郭致啟還在襁褓中,周薇抱著孩子,目光有些期待,有些哀怨。
“好了,朕不是回來了么,這段時間辛苦你們了,咱們進去吧,一會朕還要去見大臣們。”
在眾人的簇擁下,郭浩進了皇宮,郭浩沒有多說,也沒給眾人介紹阿不里,而是直接給她安排了一個宮殿。
見到郭浩的幾個女人,阿不里也沒說什么,昂首挺胸地跟在身后,他兒子是女真大王,是郭浩眾多兒子中第一個封王的,而且還有實權。
所以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