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烈……
周圍都是雙方士兵的尸體,郭致堯何曾見過這種場面,他的心在顫抖。
“殿下,敵軍退了。”
親軍提醒著郭致堯,此時的他手持寶劍愣在原地,胸膛不斷起伏,喘著粗氣。
戰斗的時候他沒想那么多,可戰斗過后的畫面,讓他終身難忘。
“傷亡怎么樣。”
郭致堯的聲音有些沙啞,也不知是累的還是什么,親兵搖了搖頭,現在還不清楚情況,不過總體來說這次戰斗很慘烈。
回到軍營,副將向郭致堯匯報,此次郭致堯雖然表現的一般,但同生共死的勇氣,已經折服了一些將領。
“啟稟殿下,此次遼軍來襲,我軍傷亡兩千人,敵軍留下了一千六百具尸體,還有一些俘虜!”
“什么?這么多人!”
郭致堯有些吃驚,作為北境防線的一個環節,三千守軍已經不少了,他們以逸待勞,竟然還有這么大的死傷。
即便對面都是騎兵,正面對抗并沒有發揮出多大的優勢,而宋軍的戰斗力并不低,唯一的差距是在將領。
在軍事學院學習的時候,郭致堯聽過很多經典戰役,其中就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例子。
郭浩打仗習慣性的避免太大的傷亡,郭致堯隨他父親,對于這個傷亡數很不滿意。
“遼國的將領是誰,能在這種情況下指揮若定,絕對不是普通人!”
郭致堯派人調查遼講底細,遼軍主將也在調查他。
遼軍大營中,一個大漢坐在中間,下方是各個統領。
“查清楚了沒有,那個年輕人到底是誰,主將楊業明明不在銀州,怎么還有人指揮軍隊!”
“回特里兗,我們已經了解,那個年輕人乃是大宋大皇子郭致堯,被宋帝發配到邊境,以示懲戒。”
“哦?”
遼軍主將眼前一亮,這可是天賜良機啊,此次南伐他帶了一萬兵馬,那三千騎兵只是試探。
而這位主將也不是凡人,乃是遼國有名的將領,契丹皇族,耶律休哥!
這個人可是歷史名人,歧溝關之戰就是他主導的。
歷史上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北宋太祖、太宗兩任皇帝的一塊心病,總想以武力從契丹人手里奪回。
公元986年一月,宋太宗再次決定出兵收復燕云十六州。
這一次,宋軍兵分三路發動攻擊,三路大軍的統帥都是當時的名將,東路軍主將為曹彬、中路軍主將是田重進,西路軍主將是潘美和楊業。
宋太宗的戰略意圖是三路齊發,由曹彬部屯兵雄州、霸州,實施佯動,持重緩行,聲言取幽州,吸引契丹軍主力于東路,使其無暇西顧,保障中、西路攻取山后諸州,最后再匯合三路大軍攻取幽州。
三路宋軍先后出發,由于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遼國方面直至同年的三月六日才得到消息。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 號書友大本營 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針對宋軍三路大軍壓境的緊迫之勢,精明且善于用兵的承天太后蕭綽采取各個擊破的對策。
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先對付威脅最大的宋東路軍,尋機將其殲滅后,再轉移兵力對付力量較弱的中西二路宋軍。
于是,承天太后蕭綽命令耶律休哥率軍先發對付東路宋軍曹彬部。
派大將耶律斜軫率軍增援諸州,對付中路宋軍田重進部和西路宋軍潘美部。
蕭太后與遼圣宗隨后又親率精騎數萬南下迎戰。
三月初,宋軍開始進攻,東路宋軍連敗遼軍,攻占遼國歧溝關等多個城池。
遼國南京守將耶律休哥在援軍未到之前,自知寡不敵眾,避免與宋軍爭鋒,晝出精銳虛張聲勢,夜遣輕騎襲擾,暗潛部分兵力設伏宋軍側后,斷其糧道,疲憊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