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氣原因,命令無法傳遞,宋軍大營一盤散沙,這才讓遼軍得手。
在下看來,當時最正確的選擇就是回避,避免與遼軍沖突,只有兵力充足,我們就有還手的機會。”
“不錯,陛下所著三十六計中,最后一計走為上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個走很有學問,用好了可以轉敗為勝!”
教員宿舍,此時成了一個參謀部,學員們各抒己見,商量著怎么打這場仗。
他們這群人,這四年可沒白過,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幾位,基本掌握了各種兵法,還有不少戰例。
但兵法戰例都是死的,郭致堯也學過,光是了解沒有用,重要的是靈活運用。
郭浩也給他們上過一些課,主要就是三十六計,至于一些經典戰例,郭浩并沒有全盤托出。
不是他不想教,而是現在還不是時候,此時華夏還沒有完全統一,他當時要留些底牌,否則誰能保證這些人,日后不會背叛大宋?
所以郭浩留了一手,打算傳給后世子孫,有些想法是現在事先不了的,因為他需要熱武器的配合。
……
楊業趕回西北后,重新控制了局面,郭致堯跟在軍中,再也沒有了之前的瀟灑。
楊業知道他怎么想,也不去管他,臨走之前郭浩已經囑咐過他,戰事方面他自己決定,郭致堯跟著只是學習。
銀州那邊,李光睿雖然不得人心,可還是有人念舊情,耶律休哥很聰明,看到李光睿無法服眾,直接說他是看在李家面子上,才沒有為難百姓。
銀州所屬的所有百姓,必須服從李家的統治,否則他手下的士兵就不會客氣,把那些不服統治的人當做敵人看待!
如此一來,李光睿很快掌控了銀州,畢竟經營了多年,對當地的人很熟悉,很快就選出了一批官員,都是當地的鄉紳豪門。
大家族都歸順了,百姓們更無法抵抗,耶律休哥知道楊業回來了,也沒有太在意。
遼軍大營,耶律休哥和將領們商量。
“如今楊業退守夏州,還沒有什么動作,陛下讓我們協助李家收復失地,建立西夏國。
所以我們下一步要攻下夏州,只要拿下夏州,綏州也就唾手可得了!”
耶律休哥說完,有將領說道“我們目前只有五萬兵馬,但宋國在北境有十萬大軍,如果他們全軍出動,我們恐怕很難守得住。”
“十萬大軍?”
耶律休哥不屑地冷哼,道“現在陛下已經掌控全局,皇后早就預料到這一點,秘密在燕云之北埋伏了十萬大軍。
如果宋國敢調動燕云之兵,十萬大軍會立刻攻打燕云之地,陛下和皇后會御駕親征。
到了那個時候,西北這幾個州就不重要了,我們也要立刻向東,協助陛下重新打下燕云之地,大宋想要過太平日子,怕是很難了!”
此話一出,所有將領都是眼前一亮,好一招聲東擊西,原來大頭不在西北,而在燕云!
然而,此時的楊業并沒有想到這些,好在朝廷對燕云很重視,并沒有從燕云調集兵馬,而是從西境調集兵馬。
其中蜀地屬于內陸,與吐蕃不挨著,駐守那么多軍隊也是浪費,郭浩索性調走了一大半。
如此一來,蜀地邊境只剩下一半守軍,西藏地區海拔那么高,不會有人從此地入侵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渠州有一個叫李仙的人,竟然敢聚眾謀反,還敢公然劫掠宋軍,弄得蜀地的百姓十分不安。
邊防軍剛剛調走,就有人聚眾鬧事,知府朱昂很是憤怒,調集公安、預備役,設計擒住了李仙,派人押解進京。
郭浩得知這個消息,沒有再手軟,直接下令在鬧事斬首!
多事之秋敢趁機作亂,這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這種人必須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