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隊伍繼續向前走著,西邊的兵馬已經集結完畢,自動展開布防,以防吐蕃的偷襲。
西軍大營指揮部,李繼隆站在沙盤前,正在給幾位將軍講述地形,以及敵軍這次可能得路線。
楊業、李繼勛、劉廷讓、趙光義四人,是這次戰役的高層指揮,都是司令員級別的。
而軍事學院的學員,如今都成了軍中的政委或者參謀,其中李繼隆身為教員團長,又是駙馬爺,于是成了總參謀。
經過三年的磨合,將士們已經適應了新的體制,李繼隆現在說的這些,也不是他一個人的主意,而是西北參謀部討論出來的結論。
完整的軍事體系,也是郭浩有信心打贏戰役的原因之一,除了充分的準備外,李繼隆現在最期盼的是郭浩的到來。
因為郭浩帶了一支步槍軍!
“諸位,這次陛下的目的,想必已經很清楚了,陛下對西域布局已久,一直在等一個機會。
這次戰役,直接影響到未來對遼戰略,遼國的軍隊我們不用擔心,我們只需要主動出擊,直達西域腹地!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我們在西北這么久,終于到了結束的時候了!”
李繼隆說完,四位主將都重重點頭,攥緊的拳頭代表了他們的決心。
李繼隆回到住處,郭雁菡抱著孩子迎了上來,關切地問道“父皇快到了吧,這次咱們能回汴梁么?”
李繼隆聞言一滯,隨即點了點頭,其實他心里不想回去,可是看著妻兒和他一起受苦,他實在于心不忍。
“能!只要打下了西域,父皇必然會重新部署,不只是咱們倆,還有惟正他們和兩位皇兄,父皇應該都會考慮?!?
不得不說,郭浩絕對是有史以來最奇葩的皇帝,把自己的兒子女兒女婿孫子,都放在了邊境。
郭浩這么做,除了鍛煉他們外,就是表現對邊境的重視,以及對邊疆將士的安慰。
如果可以,郭浩早就想遷都幽州,只是現在時機未成熟,可是他卻沒忘記那句話。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所以郭浩去不了,就把自己的兒女送過去,這樣做不但可以穩定軍心,還可以減少紛爭。
北境大營,郭致堯和潘美喝酒,這次契丹的動作,他們自然接到了消息。
和三年前相比,郭致堯已經沉穩了許多,但是這么大的動作,他還是第一次經歷,心里不免有些忐忑。
“潘司令,你說這次遼國會不會進攻我們,我總覺得這次遼國要來真的?!?
看到郭致堯有些緊張,潘美毫不在意,笑道“殿下放心,這次遼國不會來的,那十萬大軍只是幌子,真正的戰場在西域!”
“話雖這么說,但誰知道耶律賢會不會改變主意,兵不厭詐的道理都知道,萬一他們要是來了呢!”
“來就來唄,陛下已經做好了部署,我們現在有二十萬大軍,以長城為天險,還怕守不住契丹?”
是了,郭致堯想到的是,郭浩能想不到?
就算遼國要開戰,那也要先平定西域再說,現在還不是和遼國開戰的時候,打也只能防守。
郭浩的意圖很明顯,潘美等將領都明白,遼國的實力很強大,遠不是西域那些小國可比的。
以大宋現在的實力,打到上京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契丹可是游牧民族,打不過他們可以跑。
如果不能一舉重傷契丹,就會一直被其騷擾,秦漢的匈奴就是例子,明朝也一直被蒙元騷擾,還有清朝的準格爾等地。
打是打的過,能不能打服才是關鍵,而且打服后的統治也是問題,遼國那么大的地盤,要多少漢人才能把他們同化。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實力,只有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