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三歲多,已經(jīng)可以走路了,但說話還有些不清楚,看見陌生的郭浩,有些畏懼不敢上前。
“囡囡,快過去,讓你皇祖父看看。”
郭雁菡鼓勵了一下,小家伙才敢靠近郭浩,郭浩看見眼前的小姑娘,粉雕玉琢的樣子,可愛的不得了,心里十分喜歡。
等到小家伙靠近,郭浩一把把她抱起來,放在自己的大腿上,摸出腰間的玉佩,遞給小外孫女。
“孩子起名字沒有。”
郭浩一邊逗弄著外孫女,一邊問郭妱梅夫婦,郭妱梅見此就知道,她的父皇還是疼愛她的。
“回父皇,我等才疏學淺,不敢獻丑,還請父皇賜名!”
聽到讓他賜名,郭浩微微皺眉,又要起名字,起名什么的最傷腦筋了。
但是看著自己的兒女們,郭浩略一思索,道“躬純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儀,這丫頭就叫妙儀吧!”
郭秒儀!
所有人在心里默默念了一句,都覺得這個名字真不錯,而郭浩那句詩,出自《九嘆·遠逝》。
意思是品行純正沒有瑕疵啊,繼承了先父的美好風儀,這是郭浩對后輩的希望。
“多謝父皇!”
王承衍高興地道謝,郭浩笑著放下了小妙儀,小家伙拿著玉佩回到了父母身邊,被所有人看在眼里。
行營中的氣氛一時間有些安靜,郭浩抬頭看著眾人,不由得有些頭疼,看樣子其他孩子也等著他起名。
“堯兒。”
“兒臣在。”
“你的孩子起名了沒有。”
“還請父皇賜名!”
郭浩有些無語,果然還沒起名字,但這也不能怪他,畢竟皇家的名字不能隨便起。
郭浩抬頭看了看三個孩子,提筆在紙上寫下三個名字承、秉、延,郭承、郭秉、李延。
看到這三個名字,眾人怎么不明白郭浩的用意,秉承延續(xù),同樣也是寄以厚望。
郭家的族譜,郭浩已經(jīng)定下,取名字的規(guī)矩,也都是單雙排列,至于他們的字,等日后他們的師傅取也可以。
“多謝父皇賜名!”
郭浩點了點頭,臉上露出笑容,擺手讓隨行的太監(jiān)送出禮物,竟然是一模一樣的玉佩。
此時他們拿到玉佩,才看清樣貌,只見玉佩上雕刻著龍紋,而小妙儀那枚是鳳紋,原來郭浩早就準備好了。
兒女們再次感謝,郭浩讓他們落座,賜名需要有儀式感,但說話沒必要太拘謹。
“都坐吧,你們都是朕的兒女,沒有必要太客氣,這幾年把你們留在邊境,也確實是哭了你們了。”
郭浩說完,男人們沒什么反應,女人臉上的表情有些變化,她們都不是普通女子,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邊境的條件自然不能和京城比,還要照顧孩子、丈夫。
“朕知道你們苦,但這是你們必須經(jīng)歷的,朕當年就是苦過來的,那時候兵荒馬亂,能活下去都很不容易,更別說享受了。
朕讓你們經(jīng)歷這些,就是想讓你們知道,這太平的來之不易,我們在京城享受的時候,邊關的將士還在為我們戍守!”
那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作為皇家子弟,最容易養(yǎng)成驕奢淫逸的習慣,郭浩讓他們“體驗”一下生活,對他們以后有好處。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之不遠,其憂即至,先事慮事,先患慮患。
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后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御。
朕之謀略,也許你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但你們翻翻史書看看,華夏歷史三千年,那些游牧民族什么時候老實過!
朕已年過百半,還要御駕親征,為的是大宋江山,為的是子孫后代!
那些大臣不理解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