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軍被宋軍纏住,不能進入吐蕃地盤,宋國的十萬大軍駐守在涼州,攔住遼軍南下的道路。
圍住甘州的同時,郭浩還派人給沙州的歸義軍送信,下達最后通牒,現在如果不投降,等宋軍攻破甘州后,下一個就是他們!
此時第六代節度使曹延宗恭剛剛去世,由他兒子曹宗壽接任,成為了第七代歸義節度使。
他剛繼位就發生這種事,不免有些驚慌,不過曹家都比較篤信佛教,再加上原本就是漢人,所以就直接答應歸降。
歸義軍答應歸降,可甘州回鶻卻不答應,郭浩殺了他們的首領,又要推倒他們的統治,雙方展開戰斗。
然而抵抗的力量雖然有,可和宋軍還是比不了,再加上歸義軍的夾擊,一個月的時間,宋軍就消滅了抵抗的勢力。
太平十年,四月。
郭浩來到沙州,也就是后世的敦煌,曹宗壽以君臣之禮拜見,郭浩召見了他。
“末將曹宗壽,拜見陛下,曹家幾代駐兵西北,從未忘了祖宗,一直想回歸中原,如今宗壽見到陛下,曹家先祖也可以瞑目了!”
曹宗壽上來就表忠心,郭浩也不知道真假,郭浩此時的心思不在這上面,反而對沙州城很感興趣。
“曹愛卿,朕聽聞此地佛教盛行,此地有一石窟,名為千佛洞,可否帶朕去見識一番啊!”
郭浩要看的千佛洞,就是莫高窟,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天王苻堅時期,后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
郭浩雖然不信佛教,可也想看看這佛教圣地。
中原的佛教自從郭浩整頓過后,并沒有收到太大的影響,只要是正規的寺廟,郭浩是不干涉的。
聽到郭浩要看千佛洞,曹宗壽高興的答應,一行人來到莫高窟,竟然有人在造像。
親眼看見一座佛像的誕生,千百年后依然屹立不倒,郭浩不由的有些感慨。
石窟開鑿在礫巖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為木架結構。
彩塑為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
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筑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現在八百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雄偉瑰麗。
這些壁畫放在后世都是國寶,郭浩卻親眼看到它誕生。
“雪嶺干青漢,云樓架碧空。重開千佛剎,旁出四天宮。瑞鳥含珠影,靈花吐蕙藂。洗心游勝境,從此去塵蒙。”
一首詩念罷,曹宗壽大意,都說郭浩文武雙全,可無論是作詩還是戰斗,郭浩都很少出手。
然而這次親征,郭浩先是出手降服泰達,如今又賦詩詠頌莫高窟,曹家篤信佛教,這對他是最大贊賞。
“洗心游勝境,從此去塵蒙……陛下境界之高,豪不弱于那些高僧,末將佩服!”
曹宗壽真心恭維郭浩,郭浩卻是擺了擺手,這首詩是后世人作的,郭浩偶然看見,覺得寫的不錯就記住了。
這首詩古意盎然,準確寫出了敦煌的景色,最后一句是點睛一筆,升華了全詩的意境。
知道這是后世的國寶,郭浩也就沒說什么,以免干涉莫高窟的建設,那他就是罪人了。
收復了歸義軍,河西走廊算是打通了,再往西也是回鶻人的地盤,正是歷史上有名的高昌國!
這兩個回鶻,就是漢時的西域三十六國,再往西是喀喇汗國,也有一部分是華夏領土,包括后世新疆中西部。
喀喇汗國是個強大的帝國,如果要攻打汗國,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
鼎盛時期的汗朝儼然中亞帝國,甚至成為與當時的遼朝不相上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