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尤其是開國皇帝,心中都有大一統的觀念。
這并不是野心,這是一種使命,作為炎黃子孫,每個皇帝都會下意識地去完成使命。
而郭浩這么做,也是在履行一個皇帝的職責,如果沒有元朝收復了吐蕃,也許就沒有現在的西藏。
郭浩搶了忽必烈的功勞,但他不會臉紅。
很多人都不明白,他發展科技是為了什么,根本不是用來戰爭,而是控制。
以宋軍現在的實力,世界上沒有幾個是他們的對手,哪怕是遼國,宋軍也有一戰之力。
可是郭浩為什么不先打遼國,反而去啃高昌這塊骨頭,西域三十六國聽起來很大,實際上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遠不如遼東富有。
戈壁、沙漠,稍有不慎就會迷失方向,只有很少的地方適合居住,歷史上中原王朝其實并不在乎,他們在乎的只是名譽。
但是郭浩不一樣,他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切,趁現在世界還處于蠻荒時代,他要把大宋打造成一個工業帝國。
這個時候,郭浩還沒有機會去搞什么考察,弄什么綠化環保工程。
也許提前了一千年,很多后世的沙漠還不是沙漠,那些消失的綠洲還存在。
郭浩心里想著這些,他想努力保留這一切,用人的力量,去改善自然環境,把華夏大地變得更美好。
所以治理西域的方針郭浩早就想好了,從現在起治沙,同時也要修路。
當年秦始皇為了方便軍隊行走,修了一條秦直道,可以直接到達邊疆,防止匈奴犯邊。
郭浩不需要這么做,他修路是為了發展,拿下吐蕃和西域后,大宋的疆域已經夠大了,接下來就是全力發展的時候。
如今高昌國不愿歸順,郭浩也可以理解,但是郭浩不會心軟,他這么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華夏。
龍興二年,臘月。
馬仁瑀的兵馬到了敦煌,但是冬天太冷不適宜出戰,所以朝廷令他們駐守敦煌,等到來年春天再攻打。
高昌國內一片緊張,大宋境內卻是一片歡騰。
隨著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富足,很多民間風俗也逐漸發展,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郭浩喜歡吃餃子,不是歷史上那種混沌,而是真正的餃子,家家戶戶也都吃餃子。
郭浩冬天喜歡吃火鍋,汴梁城內的大小酒館,也都做起了火鍋,冬日里吃火鍋,確實是一種享受。
至于酒,郭浩并沒有大肆推廣,主要是因為糧食不夠。
為了節省糧食,郭浩還下旨,釀酒所有的糧食不能是新糧,一旦發現嚴加懲處。
這些年大宋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國家又沒有什么應對天災的辦法,黃河上游倒是出現了堤壩,但也僅僅是雛形,沒法和后世的三峽大壩比。
即便如此,大壩的出現,確實減少了決堤的發生,工部有關部門一直在研究,直到徹底解決水患為止。
今年過年,比以往冷清許多,李芙去世,秋南被貶,讓宮里少了許多生氣。
好在沈欣回來了,她要陪孔明月過年,郭浩這次沒有強迫他,不就是一頓飯的事兒。
走在汴梁的大街上,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藥店、公廨……
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
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
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
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
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