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更是守衛森嚴,絲毫不弱于皇宮。
“諸位,遼主此次南下,不同于以往的小打小鬧,他們很可能會集中力量,功于一役,一舉攻破我們的防線。
如今大宋京畿就在幽州,攻破了京畿就等于覆滅了大宋,如果你們不想做亡國之臣,就想辦法攔住他們!
只要他們這次失敗,遼國就沒有勇氣再次南下,耶律賢也不得不承認,遼國終究比不上我大宋。”
郭浩說完看著眾人,在座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都是軍事學院的學員,但他們的智慧加在一起,絲毫不弱于那些老將。
“陛下,遼國此次出兵,其實是有些意氣用事,明知道我軍防守森嚴,又有長城天險,可謂是地利、人和都具備了。
就算遼軍占據天時,我軍以逸待勞,獲勝的可能性依舊很大,現在的關鍵是我軍要不要乘勝追擊!”
李繼隆說完這句話,所有人都看向郭浩,畢竟之前郭浩一直主張的都是防守,并沒有要進攻的意思。
郭浩略一沉吟,隨即搖了搖頭,就算大宋的騎兵不弱于遼軍,可出了長城以后,就是遼國的主場。
客場作戰,不確定的因素加大,況且燕云之北是完顏繼的地盤,如果遇到了完顏繼,真打起來就是自相殘殺。
耶律賢的意思是,這次出兵完顏繼最少要派五萬兵馬,同時讓耶律休哥率領五萬兵馬,一同進攻大宋。
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一次普通的軍事行動,可在郭浩看來,這是耶律賢對完顏繼的試探!
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試探!
所以這次戰役不能作假,他們要真打。
可是怎么打也是有講究的,就比如耶律休哥來了主用火器,完顏繼來了主用弓箭。
只要完顏繼不傻,就不會調動那十萬精銳,那樣他只能動用本部族的人馬,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還不是時候。”
郭浩搖了搖頭,否定了乘勝追擊的建議,趙匡胤若有所思,他知道郭浩和完顏繼的關系,覺得完顏繼不可能和郭浩決裂。
不過自從大病一場過后,他就很少參與軍事會議,全身心投入政務之中。
他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避嫌,他在軍中的地位太高,不利于其他將領掌控軍隊。
第二就是有人給他算了一卦,說他鯉魚躍龍門失敗,沒有化成真龍,如果殺戮過重,就會損害陽壽。
鯉魚躍龍門之說,他不敢當真,可是當初郭浩確實問過他,愿不愿意當皇帝。
當時他拒絕了,現在想想當時他要是答應了,有可能化成真龍,也有可能萬劫不復。
而殺戮過重,趙匡胤相信了,因為和他同時期的將領,有不少已經去世了,其中將軍就有好幾位。
何繼筠、姚內斌、趙匡贊、韓重赟、李繼勛、王彥升、王全斌、李漢超、馮繼正等將領,都已經去世。
現在的軍中,是由曹彬、潘美、楊業、趙匡義、李繼隆、王承衍、潘惟正等為首。
趙家有一個人在軍中就可以了,趙匡胤身為內閣大臣,權利已經夠大了。
不過,他雖然不在軍中,對于朝廷的戰略部署還是很清楚的,尤其是郭浩對于遼國的態度,他最了解。
當初他們深入遼國,為的就是伺機而動,挑起遼國內亂,為郭威爭取戰機。
現在想想,當時他們的想法很幼稚,也很簡單,郭浩那時候年輕氣盛,覺得憑借一己之力能做大事。
然而等他們進入遼國,才發現事情沒那么簡單,郭浩錯誤預估了遼國的情況,他這才不敢輕易行動。
作為帶頭大哥,郭浩必須承擔責任,所以他讓兄弟們先走,自己留下斷后,當時他其實已經心存死志。
只是他命不該絕,和阿不里的相識,讓他撿回一命,無心插柳造就了今天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