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劉詢所知,建章宮的建立源于太初元年。
那一年,柏梁殿災。孝武皇帝篤信的越巫占卜說“越人之俗,有火災即復大起屋,以厭勝之。”孝武于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宮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
太初元年建,到了幾個月后就基本落成主體大殿,可謂神速,后又經過十多年修繕,讓建章宮看上去比閉塞于長安城中的未央更加大氣,光說那巍峨兩闕,就高足足二十丈!可謂大漢最高的人工建筑了。
闕上有銅鳳凰迎風而立,宮中除了筑三山以像蓬萊,又刻石為鯨魚的太液池外,亦有迎接神明的臺閣,是孝武晚年修仙冀求長生的地方。
“所以比起未央,孝武更喜歡來建章宮,連處置朝政的主要場地也移到了此處。”
踱步在建章宮中,劉詢能從隨駕的宗正劉德口中,知曉這座宮殿中晦暗的歷史。
孝武晚年,將政治中心正式從未央挪到建章,還是因為巫蠱之禍。
“當時孝武得知戾太子起兵,為人所讒,便從甘泉來,幸建章宮,詔發三輔近縣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將軍平定之……”
而鎮壓過衛太子兵變后,孝武繼續留在建章宮。
劉德那時候還年少,但已得孝武賞識,贊他為“千里駒”,常帶在身邊,對這段歷史頗為了解。
他嘆息道“孝武生性多疑,以為太子為儲君數十年,及冠就宮,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賓客門人多達數千人。雖然事后將戾太子賓客但凡出入過宮門的統統誅殺,只余富平侯兄張賀一人,但孝武仍不放心。”
“于是不再回未央宮,而改建章營騎為羽林,以天有羽林天軍之星,故取名焉。”
孝武駕崩后,孝昭早年,也是由其姊蓋公主撫養,長期呆在建章宮,而霍氏與上官氏的政治斗爭,就圍繞著建章宮展開。
“孝武擇宗室子侍奉少主,皆聽從于蓋主之令,而上官父子始有椒房之重,由是與光爭權。又拉攏蓋主,替其私夫丁外人謀求封侯任官,建章宮羽林衛當時便是站在上官、蓋主一方……”
所以一場政變下來,失敗者統統出局,在京的羽林衛宗室子,除了劉德等少數外,其余大多被牽連驅逐。
“宗正當時做得對。”劉詢笑著寬慰劉德,他的父親劉辟疆乃霍光所舉薦,而劉德作為宗正丞時,曾參與處治燕王同黨,齊孝王之孫劉澤詔獄,已經站過隊,再難抽身。
更何況上官一黨連個政變都搞不好,如何能與雖有私心,卻仍能治國安邦的大將軍相提并論呢?
這之后的事情就不用說了,霍光懲燕王、上官之難,使其霍氏子孫黨親典兵居中以自衛,不但子侄為中郎將,連建章宮羽林監也落入了霍氏女婿任勝手中。
這樣霍光還不放心,直接將政治中心重新遷回未央,以便控制留在長安的兩府。
如此一來,孝昭能夠信任的親近之臣,唯金賞兄弟而已。而且劉詢聽西安侯任弘暗暗與他嘮叨,金賞可是做過一次賣主之人的,孝昭至死不知此事,實在是太慘了。
“雖不可引為親信,但若是霍氏倒臺,金氏亦將見風使舵,不足為慮也。”這是任弘對金賞的判斷。
所以這幾個月,劉詢也沒敢對光祿勛太過拉攏,只忽然重視起金賞的族弟金安上來,以其為侍中郎官,只望隔山打牛,將力道傳到金賞那邊去……
連身邊貼心人都是內鬼,難怪面對完掌握宮廷內外的霍光,昭帝即便行了冠禮,也唯有垂拱南面而已。那一年的叩闕事件,若非孝昭忽然猝死,又會如何收場呢?
廢帝劉賀更無奈,身邊一個能用的人都沒有,從始至終被大將軍玩弄于股掌之中,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扔印璽出去砸一砸霍光表示抗議。
劉詢面臨的情況很像啊,唯一的區別就是……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