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白銀萌人在梧桐下加更510)
……
前曲前居,中曲並左以縱為圓之法,這就是每個漢軍中層將吏都必須學會的圓陣。
這是兵法上說的,但哪怕不識字的孫百萬,追隨傅介子多年后,也知道一個道理“圓利守!”
所以當在野戰為敵所圍時,賴丹和孫百萬,幾乎同一時間招呼士卒們相互靠攏,結成圓陣外向。
當士卒們肩并肩,所有人都面向外部時,能感受到集體的力量,不至于在面對敵人進攻時一下子崩潰。
不說更近的李陵,元朔六年李廣率四千騎出右北平,遭遇了匈奴左賢王四萬人圍攻,就是靠圓陣才避免了全軍覆沒。
雖然眼下雙方人數比例比那一戰更加懸殊,但龜茲人兵弱,匈奴騎才三四百,孫百萬心里,仍帶著一絲希望。
他想活下來。
長兵在外,短兵在后,孫百萬使的是八尺長戈,位于最外圍。
銅戈放在春秋戰國乃是軍隊標配,可自有漢以來,鐵兵代替了銅兵,用銅戈的兵士已漸漸稀少。在選擇長柄兵器時,大伙更喜歡卜字戟亦或是長矛,唯獨孫百萬對銅戈情有獨鐘。
盧九舌曾笑言,這是因為孫百萬在隴西老家時種過地,使戈跟揮舞農具差不多,這倒也不假。
譬如此刻,有時候他把戈高舉,用力向下一啄,就像用鋤頭鋤地一樣,將一個龜茲人腦袋上開了個洞。
有時則以戈橫掄,就像揮鐮刀割草,割斷了一個龜茲人的脖子,又劃破了另一人肚皮,讓他捂著腸子哀嚎不已。
而遠處上下攢動的敵軍人頭,在孫百萬眼中,也變成了一顆顆瓜。
“他們都是東陵瓜,又大又甜的東陵瓜,我割斷藤蔓即可。”
這就是絕境之中,孫百萬還能面不改色,握緊戈作戰的咒語。
但孫百萬能感覺到,在揮舞了幾次后,手里的戈越來越沉了。其余人也一樣,饑渴交加,步履艱難。
而敵人太多了,乘著孫百萬與他人戰斗,有一龜茲兵乘機近身,揮舞著西域式樣的短劍砍在孫百萬身上。
力道很大,鐵札甲上的鐵葉子都飛出去幾片,那龜茲人收劍還欲再刺,卻聽當的一聲,一面盾牌掩護了孫百萬,為他擋下一擊。
卻是賴丹,他就在孫百萬身旁,雖然受了傷面色慘白,依然堅持作戰。
孫百萬連忙一收手,反手一戈,讓這顆東陵瓜落到地上開了瓤。
“校尉你退后,你若死了,誰來指揮?”
賴丹話語里滿是絕望“我害汝等陷入此絕境,百死不足贖罪,今日事休矣,吾等恐將葬身輪臺。”
“晦氣話!”
孫百萬氣得給了賴丹一肘子“乃公可是給家里夸過口,要掙夠百萬錢,怎么能死!”
這時候,龜茲人也學聰明了,發現猛攻難以奏效,便在一聲號令后紛紛后退,只圍繞在遠處跟隨,弓手邊走邊朝圓陣開弓。
“舉盾!”
漢軍中氣力大的人扛起寬大的盾牌“吳魁”,其余人則持朱紋漆革盾,抵擋敵人一輪輪齊射。
似乎被孫百萬罵清醒了點,賴丹在竭力指揮,他們就維持著這圓陣,緩緩向南移動,像一只在無數海鷗圍攻下,爬向海岸的海龜。
盾牌畢竟有限,不斷有箭矢從縫隙里落下,如同飛速砸落地面的冰雹,并非所有人都有鐵甲胄,有人被正中要害,倒在地上再也起不來。
生與死,全憑運氣。
在箭雨圍攻下,漢軍的陣型越來越難以維持,甚至連賴丹也挨了一箭,悶哼一聲后跪倒在地,手中的劍無力地落下。
“校尉!”
孫百萬連忙去攙扶他,一摸才發現,這一箭十分刁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