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不受地形限制,區田以糞氣為美,非必須良田也。諸山陵近邑高危傾阪及丘城上,皆可為區田。”
任弘看明白了,這區田法,基本就是后世兩千年,中國農業走的路數,在小面積土地上集中人力物力,精耕細作,防旱保收,求得單位面積的高額豐產。
中國人就是靠這種“笨”辦法,一點點增加人口的啊,雖然平均耕地極少,但懂得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就靠著勤勞,硬生生將畝產一點點提升,直到明末到達極限,必須有新作物引入才能養活更多人口。
若在敦煌等地,人力稀缺,當然不適合。而在耕地已經飽和,人口繁盛的濟陰和關東,區田法卻好似量身定做一般。若真能有高額畝產,自耕農憑借自己的小塊土地就可維持一家人的溫飽,簡直就是將其從破產邊緣拯救回來靈丹妙藥。
不能只解放豪強官田的生產力,而不顧及帝國的真正基礎小自耕農啊。
勸農掾史又開始朝縣里的田嗇夫瞪眼了“田嗇夫,如此妙法,為何隱瞞不報?”
一句話,反正不是我的責任。
田嗇夫急了,不肯老實接鍋,還在為自己爭辯“西安侯,下吏也來看過,但只覺此法費人力多,產糧卻不見得有多高,于代田法并無太大增益,故才未上報。”
氾勝之不服“坡地下田畝產,已不亞于縣中上田。”
他也知道,今日引起西安侯主意,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索性繞過了田嗇夫“下吏敢請君侯及田掾準許,讓我在縣中最好的上田試種!與普通代田法相較。”
小伙子這是卯上了啊,任弘笑道“黑貍白貍,能捉到碩鼠,便是好貍,依我看,代田區田各有千秋,不可妄議優劣。”
“但問題是,你這‘黑貍’,能抓到多少鼠呢?”
氾勝之咬了咬牙“下吏算過了,只要不在坡地上,有足夠人力和糞肥,畝產定能增數倍甚至數十倍。”
“上田一畝收粟百石,中田收粟五十一石,下田可收二十八石!”
此言一出,本來暗道倒霉的縣田嗇夫頓時大喜,氾勝之這是自尋死路啊。
而勸農掾史和呂廣粟等人都面露驚愕,要知道,關中最好的地,粟米畝產也不過四石上下,只聽說趙過親自料理的地有過畝產十石的傳聞,但后人再未達到過,這氾勝之,一張口就要翻十倍?
正接過瓢飲水的任弘,直接被嗆到了,沒忍住一口水噴在氾勝之臉上!
他忽然明白氾勝之為何有這等能耐,歷史上卻要混到七老八十才能出頭了,無他,吹牛太過啊!
一百石粟是啥概念?在稱糧食時,石是體積單位,按照質量換算,相當于后世的四千多市斤,漢代一斤合256克,則是八千多漢斤了,再考慮到漢畝只相當于公畝的三分之一不到……
別說漢代,就算二十一世紀,化肥農藥金坷垃一起上,試驗田里的小米也沒這產量。
任弘被呂廣粟幫忙拍著背,看著將牛吹得飛上天的氾勝之,心情有些復雜,只想勸他一句
“小伙子,做人那,要老實一點,畝產萬斤不可取啊!”
……
ps秋收區別三升粟,畝收百斛。丁男長女治十畝。十畝收千石。歲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氾勝之書》
確實吹太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