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個村子是從近兩百年才開始養蠶的!”古安夏繼續翻看著村志有些驚訝。
古天星聽的心里一動,怪不得自己總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妥!
是了,水藍星亦是有養蠶的,而且多盛行于長某江、珠某江、黃某河這三大流域。
第一處是氣候溫和多雨,中間一處則是高溫多雨,最后一處雖春旱少雨卻夏季多雨。
由此可見雨水對于養蠶來水是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可這桑山地區顯然不符合這點。
就拿現下所在的這個村子來說,只有一個小水塘和一口水井,這口水井還是五十多年前村民們手頭稍稍富裕了請工匠來挖的。
難不成是山上的土地極為肥沃,彌補了水源這一缺點?
她有些摸不清頭緒,便跟著四叔一起繼續查看村志。
“咿!桑山最初開始養蠶的居然是那戶姓花的人家?看來這家人還挺大方的,這么要緊的生財之道也舍得與人共享!”說實話若是自己,恐怕沒這個心胸。
書生端著兩杯茶水走了進來,聞言應聲道
“確是如此,花家祖輩在兩百多年前發現養蠶制韌絲之法,據說那時這附近不但蠶蟲極難存活,就連桑樹亦是極少的。
后來桑山的桑樹多了,蠶蟲也跟著多了起來,他家便將這法子公之于眾了。
自此桑山周圍十幾個村子,對花家可謂是敬服不已,時至今日亦不見消弭。”
“不錯!若非如此,小哥想要瞧一瞧養蠶這等小事,老朽也不用特地去花家跑一趟。”
來的正是老村長,觀他神情輕松,想來叔侄兩的這點要求花家應該是應允了。
“有勞老丈了,不知……”古安夏合上了手中的《村志》站了起來,他更希望能親眼看一看這項生計。
老村長笑著捋了捋長須,道
“自是無礙,花家不但應允還邀兩位去花家‘桑園’一觀。”
見兩人不明所以,老人家便解釋說
“這‘桑園’是當初花家公開養蠶制絲之法時,村民們自掏銀錢將桑山的一塊地買下,贈與他家的。
那塊地界,大伙輕易是不許去的,便是桑葉也不好去摘。”
也對,人家連生財之道都大方的說出來了,那些個村民總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
再說古代的山地并不貴,尤其是當時‘養蠶’這一活計還沒有發展起來,自然花不了幾個銀錢。
叔侄兩頓時興致勃勃,這‘桑園’聽著像是私家園林的樣子,里面肯定還有關于養蠶制絲的秘法。
古安夏恨不得夜晚快些過去,馬上就能去看看才好!
豎日晌午時分,老村長和那個青年書生便領著叔侄兩去了‘桑園’。
約是感激兩人送回了孫子孫女,花家的家主帶著兩個兒子已經侯在山腳下了。
幾人寒暄一陣,不多時便來到花家的‘桑園’。
雖是稱為園子,可古天星肉眼望去卻無法看到院墻,入口處倒是豎有一石坊,上刻著‘桑園’兩個青色大字。
正對入口的是一條石板路,足夠一輛雙馬齊架的馬車通行,看著地上的印記,想來是時常運輸貨物。
石板路并不長也就三四百米的樣子,路盡頭種植著一排排桑樹,將里面的樣子擋了個嚴嚴實實。
穿過小桑樹林便能清楚看到一座寬敞的大院子,中間用一堵石墻隔開。
花老爺指著兩邊的院子介紹到
“兩位請看,這便是我花家‘桑園’最為隱秘之地,左側是用來養殖桑蟲,右側則是制絲之所。
兩位若有興趣,可入內詳勘。”
說罷見兩人一臉好奇的樣子,便笑著指引幾人進了左側的院子。
庭院里整齊樹立著一排排木架子,上面擺放的全是簸箕。古安夏好奇地探頭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