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終歸還是輸了———”
弗拉德三世舉起手中銀白色的長槍,向著跌倒在地的阿尼姆斯菲亞刺了過去。
“呵呵”
連翻身都無法做到的阿尼姆斯菲亞就這么面對著泥土輕笑道。
槍尖在阿尼姆斯菲亞的身前停了下來。
“汝為什么發笑?”
弗拉德三世不解地問向了阿尼姆斯菲亞。
不知什么時候,弗拉德三世眼中的赤紅已經退去,縈繞在他周圍的血腥氣也漸漸淡去。
遍地林立的樁接二連三的消失。
穿刺過分身的,阿尼姆斯菲亞身后高聳的八十三道樁也全部消失。
太陽從地平線后緩緩升起,清晨的陽光一絲一縷地照在了弗拉德三世的臉上。
整整一夜過去了。
弗拉德三世略顯厭惡的用手遮住了刺向他眼睛的日光。
他雖然不害怕太陽,但現在弗拉德三世的靈基對陽光也絕對算不上喜歡。
地上的阿尼姆斯菲亞依舊面對著土壤喘著粗氣,他還是沒能夠恢復到翻身的程度。
不斷地召喚分身,隨后被消滅,再度召喚,再度消滅。
雖然魔力的供給由烏拉諾斯之槍來,對阿尼姆斯菲亞本身沒什么影響。
但每一次被殺死的記憶都會清晰的返回到阿尼姆斯菲亞的大腦中。
包括痛覺在內。
如果說阿尼姆斯菲亞之前所遭遇的折磨是“靜”的極致。
那么這次恐怕是“動”的極致。
“難不成汝是想借著太陽將余消滅?”
弗拉德三世瞇眼看著阿尼姆斯菲亞。
“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難得地放聲大笑。
“但恐怕要讓汝失望了,余又怎么能是真正的吸血鬼。”
即使遭到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詆毀,弗拉德三世也只是被冠上了殺人狂、瘋子、惡魔之類的稱呼。
真正輪到吸血鬼德古場的時候,已經是四百多年后的十九世紀末了。
愛爾蘭作家亞伯拉罕·布萊姆·斯托克所創作的長篇小說《德古拉》真正的將這位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搬上了舞臺。
或許每個人都能看出德古拉伯爵帶有弗拉德三世的影子。
弗拉德三世最常用的稱呼也確實是德古拉(dracu)。
但德古拉的本意卻是龍之子。
弗拉德三世的父親,弗拉德二世曾經是由神圣羅馬皇帝所組建的巨龍騎士團的一員。
弗拉德二世也因此用龍公(dracul)來稱呼自己。
在弗拉德三世的統治期間,他樂于使用并聽到他人稱自己為龍之子(dracu)。
德古拉的惡名也在此時伴隨著弗拉德三世的功績被人們傳唱。
但從來都沒有人說德古拉伯爵就是弗拉德三世本人。
實際上連愛爾蘭的布萊姆·斯托克本人在構思初期也未曾將自己的吸血鬼與遠在羅馬尼亞的穿刺公聯系在一起。
他最初想給自己的小說起名為《不死僵尸》,就連書稿出版前的幾個星期,他的書稿題目依舊是《不死人》。
直到布萊姆·斯托克偶然間看到了名為《瓦拉幾亞aa摩爾達維亞公國記》的書。
在他讀過這本書之后才決定將自己的小說命名為《德古拉》。
布萊姆·斯托克或許只是想從這位聲名赫赫的大公身上借一些威嚴罷了。
也因此,弗拉德三世本身作為吸血鬼德古拉的成分也少得可憐。
或許還有一位真正的德古拉伯爵作為英靈等待著人們的召喚
然而風評被害的弗拉德三世還是不可豁免的在靈基中留下了吸血鬼的痕跡。
他甚至為此獲得了寶具。
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