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板塊的顫動,巨大的裂縫接二連三地出現在了被淹沒深海下的、原先的地面,最終連成一條足以媲美東非裂谷的海溝。
想必從太空中也能窺伺到這道海溝,英吉利海峽或許要多個伴了。
僅僅是這樣的地理變換,就足以改變人類史了吧。
所幸,這里是特異點,最終當一切都結束時,就算阿尼姆斯菲亞做了再大的破壞,也還是會恢復如初。
但死傷者不會消失。
而是會以另外的某種形式出現在歷史當中,例如一場席卷法國的大瘟疫之類的東西。
在阿尼姆斯菲亞操縱與地球自身的引力迫使下粘稠的海水向著海溝中倒灌。
被深藍海王星虛影撕裂的風暴下的海面整體都化作了漩渦的一部分。
像是水庫中的泄洪洞一般,有如自然形成的萬花筒,旋轉著最終落入深海大地的裂口中去。
即便是舊日支配者的克蘇魯,在擁有肉身的情況下也不得不敗退給星球本身的偉力。
在數百億噸海水的重壓下,順著水流向著深處的裂口不斷倒退。
阿尼姆斯菲亞也同樣不能幸免于難,甚至先克蘇魯一步,向著深處落去。
包裹著鈾的魔力圓球依然在他的手中,可總是漂浮在阿尼姆斯菲亞身后的太陽系模型“擬形天球”已經被達到極限的阿尼姆斯菲亞自行解散。
他沒有多余的氧氣來讓大腦負責更多的運算了。
好在海王星魔術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并非是消滅敵方,而僅僅是創造出一個能夠限制對方的環境。
只是做到這一步,就已經是足以改變地球表面形態的巨大魔術了。
恐怕魔法也未必能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不過,科學做得到的事就不是魔法,一顆大質量隕石從天而降應該也同樣能做得到這樣的效果。
阿尼姆斯菲亞使用著天王星大源魔力結成的烏拉諾斯之槍在地面上施展魔術,就等同于在天王星扯了一部分質量下來,砸在地球上一樣。
那自然不是魔法。
阿尼姆斯菲亞被水流帶著壓到了海底,不斷地向著他親手制造出的巨大裂口靠近。
但眼前出現的景象甚至讓他忘記了自己的處境,只能驚訝于這海底出現的詭異建筑。
這里的景象本該是法國的。
然而這座于海底中建立的反常的巨型城市怎么也不像是法國人能夠建造設計出的杰作。
整個人類也未必會制造這樣的建筑。
并非是制造不出,而是不愿去做。
城市中所有的建筑都保持著鸚鵡螺曲線————黃金回旋的比例。
這本該是符合人類藝術與美感的絕妙比例。
明明融洽不已,然而在整座城市的體現中卻令人作嘔,心生厭惡。
任何一位人類前來恐怕都會做出同樣的反應。
這些建筑雖然合理且自洽,但卻從根本上與人類的審美所歪曲,背道而馳。
所有的設計中都不依照這人類喜愛的對稱以及以平面為基準的歐幾里得幾何。
反而運用著大量的不對稱手法,建筑也全部被構筑成了以馬鞍形與球形為基準的非歐幾何。
歐幾里得幾何中,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一百八十度。
但非歐幾何中,馬鞍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可以小于一百八十度,而球面的三角形內角和可以大于一百八十度。
馬鞍面與球面上不存在直線。
歐式幾何做到最后也無法得到曲線。
但曲線卻又是真實存在的。
像是科學對于人、神秘對于神一樣。
歐幾里得幾何,是人類直觀感受到的,下意識去認同的事物。
非歐幾何,則像是神秘一樣,難以被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