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光不落的白堊之城(axnana!”
在幾乎任由阿尼姆斯菲亞與尼祿麾下的軍隊攻城之后,屋大維終于顯露了身影。
也幾乎在瞬間,連同阿尼姆斯菲亞在內的所有人都被快速“生長”的城市所包圍。
是他們在圍城?
現在是城包圍了他們。
宛如圓形的金字塔一般,原先的魯特西亞被一層層的抬高,最終成為了“塔尖”。
之前被阿尼姆斯菲亞用魔術所改變的地形此刻統統被這座如同山脈一樣的巨塔所蓋住,每一層都被一堵直通云霄的巨墻所隔斷。
阿尼姆斯菲亞光是目測,阻擋在他和尼祿眼前的巨墻就有數百米之高。
而原先斯巴達克斯和布狄卡所在的地方離他和尼祿這里之間就有數面城墻阻隔著。
而每一面墻壁的高度都幾乎是上一面的兩倍,陰影籠罩在阿尼姆斯菲亞與尼祿的身上,自太陽直射而下的陽光已經完全無法翻越這座比肩山脈的城市了。
放眼看去,除去高塔最頂峰坐鎮著的屋大維,就只有藍色的天空了。
恐怕即便是數百公里開外,甚至是一直抬升到太空的高度也仍然能夠看到這座宏偉的城市。
或許還會當作是阿爾卑斯山脈在高盧土地腹部的延伸。
而當初僅僅是能與幾座現在也仍存在于世界上的大城市相比的魯特西亞在這座幾乎成為山脈的“巨塔”前簡直不值一提。
這才是和身為“羅馬帝國真正的締造者”與“最初的奧古斯都”的屋大維所相稱的“偉業”。
屋大維從一開始就不需要區區一條塞納河來作為他防守的依仗。
更不需要多少的士兵。
想要守住這座城市,只需要他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一人足矣。
之前的示弱與隱藏只是為了引誘阿尼姆斯菲亞的士兵們進入他寶具所覆蓋的范圍當中。
事實上屋大維從一開始就沒想要防守————————
雖然他的寶具榮光不落的白堊之城(axnana)的名字中帶有“和平”(ax),但屋大維一生的功績從始至終都與“和平”無關。
羅馬的和平,建立在進取與鮮血之上。
雖然在后人傳唱的功績中,屋大維更多的功績在于確立了元首制,成為了第一公民與實際上的皇帝。
甚至于將羅馬修繕一新——————自此成為了一座大理石的城市,連屋大維都對此自鳴得意。
可屋大維從來就不是什么守成之君,潔白大理石下所覆蓋的是千萬異族與奴隸的血汗。
屋大維用羅馬之名,用奧古斯都之名為地中海帶來了兩個世紀的羅馬和平(axnana),昌盛與繁榮的帝國讓人們一時間忘記了這份和平究竟是如何得來的。
但屋大維不會。
這份“和平”的深意充分地體現在了屋大維英靈升格后的寶具之中。
主動向外擴展的城墻說明了許多。
屋大維將愷撒當初所占據的一切與愷撒所未曾占據的一切都統統納入了麾下。
換句話言之,他是個比愷撒還要偉大的征服者。
所以屋大維的“白堊之城”某種程度上也像是愷撒的“黃之死”一般,能夠將所覆蓋的一切都征服。
甚至還要高愷撒一籌,冠與和平之名。
將枷鎖直接套在了每個人的頭上。
強大的壓力瞬間作用在阿尼姆斯菲亞與尼祿的身上,遠處已經完全被高大城墻所遮掩住斯巴達克斯和布狄卡估計也面臨著同樣的處境。
甚至狀況更差也不一定。
至少阿尼姆斯菲亞每往前踏一步都會覺得更加困難。
很難想象幾乎就在這座白堊之城中心的布狄卡和斯巴達克斯會面臨著怎樣的壓力。